12月10日,国家林草局发布了新版《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曾在2000年被列为“三有”保护动物名录的野猪拟被删除。这样的调整再次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我们该如何与这类野生动物共处呢?
【南京江宁:农田常被野猪“偷袭” 村民不堪其扰】
今年以来,野猪在我们身边频繁出没的消息不断。大马路上、奶茶店里、校园里,都留下过它们的身影。在南京江宁,野猪霸占农田、毁坏庄稼的情况也频繁发生,村民们不堪其扰。
12月初,南京江宁区甘泉湖社区断腰村村民家监控拍摄的画面。最近五六年,每当夜深人静,庄稼地里就经常有野猪出没。
南京江宁区甘泉湖社区断腰村村民邱德顺说:“这几年种山芋都不敢种。种了不成熟,一起给野猪翻了。花生也不敢种,给它滚了。玉米这么大,一起绊倒再滚,它睡在地上啃了吃,啃得一塌糊涂。”
野猪撒欢,庄稼遭殃,这样的场景村民也已见怪不怪了。断腰村背靠龙山,左面毗邻梅子冲,前面不远还有杨家大山,都是野猪主要的栖息地。而对于野猪的侵扰,村民们束手无策。
南京江宁区甘泉湖社区副主任黄扬说:“我们组织了应急队伍24小时值班。老百姓反映给我们,我们组织党员干部驱赶它们,但是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我们设置了宣传牌子告诉他们这地方有野猪出没,让村民注意安全。”
《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均规定,因保护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补偿主体是当地人民政府。而野猪频繁出没,也让农林部门提升了对它们的警惕。南京林业部门根据既往发生的案例制作了一份《偶遇野猪指南》,提醒大家如何防范,保护自身安全。南京绿化园林局与江苏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的野猪防控监测,自2019年7月就开始了。
【监测与预警:南京科研人员用142台红外相机追踪】
目前,南京八个区共142台红外相机“紧盯”野猪的活动。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研究实习员王玄说:“江宁、溧水、浦口等地布置的红外相机多一点。我们在老山布置了22台,除了一台发生故障,其余都拍到野猪。”
截至今年9月,142台红外相机总共收集了野生动物有效照片9685张,其中有5212张包含野猪。
每隔三个月,江苏省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丁晶晶和同事都要上山检查红外相机设备。收集来的数据也让他们对于野猪的生活习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王玄说:“画面是刚刚拿出来,有三头野猪在这里出没。这地方是个水塘,现在有点干了,还是比较湿润。它们会到这里淋浴、打滚。接到村民反映,野猪秋冬季下山会比较多一些。山里吃的东西比较少了,它们可能会下山。”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副研究员丁晶晶说:“野猪的种群数量在增加,不同季节跟物种的习性有关。像在发情期或者繁殖期需要的领地更广,更多的野猪会跑出来。秋冬季节刚好是野猪发情期。”
【救助与防控:即使被“除名” 也不可随意捕猎或食用】
一旦闯入村庄地或者误入城区,野猪们的威胁就会变得大很多。今年截至12月份,南京市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中心已经救助了24只野猪,这一数据较往年已经翻了一倍。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中心兽医程王琨说:“前两年以小野猪为主。这几年救助的都是成年猪、亚成年猪。市民或者警方打电话发现一头野猪,如果我们判断旁边有很多的山或者直接可以回到山上。我们让警方赶一下,让它回到山上。如果这个野猪已经来到了城市,对人们财产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需要把它麻醉并救助过来。”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中心工作人员陈月龙说:“前段时间,救助了两头成年的、至少两岁以上野猪。我们救助条件空间是有限的,它们白天躲在那基本不动,可能是害怕。晚上活动相对多一些。我们给它们一些垫草,会舒服一些。”
所有带回来的野猪,都要经过系列评估才能确定最终去处。首先判断是否是纯种野猪,如果是家猪和野猪杂交肯定不会放归野外,因为会污染野猪种群基因。能放归野外的,基本都是科研需要。今年1月份,一头代号为1128的野猪,佩戴上项圈被放归野外,经过一年的观察,它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基本以一个点为中心,辐射方圆2.5公里的区域。今年6月份,国家林草局发布通知,建议南方丘陵地带防控标准是,种群密度按照每平方公里2只,记者从南京绿化园林局了解到,从重点区域业主分布检测情况来看,南京局部地区野猪数量超过了该标准,是否要对南京地区的野猪采取手段?用什么手段进行防控?林业部门听取专家意见后正在研究相关细节。
丁晶晶说:“在了解种群的密度基础上,适当进行种群调控。在江苏这个地方,野猪是没有天敌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做好科学管理问题,相关专家正在探讨这个问题。”
目前,根据国家林草局的通知,全国14省份正开展野猪危害防控综合试点工作,比如四川、陕西等省份成立了专门的野猪猎捕队,目前,各地猎获的野猪大多采取无害化处理,即焚烧后掩埋。此次,新版《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拟将野猪从三有名录中移除,公众最大的好奇和疑问是:这是否意味着捕猎,甚至食用野猪不再违法行为了?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否在"三有"名录,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任何野生动物都不可以随意捕猎或者食用。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黄瑞华说:“野猪生存状态完全处于我们人无法控制的。它们吃的东西有可能是新鲜的蔬菜水果树叶等,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腐烂的植物甚至动物尸体,这些摄入大量腐败东西可能带来相当的细菌、病菌。包括野猪在内的野生动物实际是相当一部分的病毒的携带者。”
在我国,野猪分布非常广泛,大致分为东北野猪、华北野猪、矮野猪等七个亚种。各地的野猪种群生存差异较大,是否普遍存在数量超出环境负载,还需要具体科学论证,启动的野猪防控试点14个省份中,并没有江苏。
陈月龙说:“野猪不是什么凶猛的动物,当它们误入城市,有可能没见过这样的环境,所以会惊慌失措,就会乱跑乱撞。对于公众来讲,如果遇到野猪,应该积极避让,保护自己的安全,联系有关部门专业人士处置。”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常青说:“从食物链角度来讲,野猪处于高层的,其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很大作用;从物种控制角度来讲,各个地方都很谨慎。国家也在试点,真正产生危害才处理,因地制宜。”
野猪出没之所以吸引大家的眼球,很多时候是因为它们闯入城市生活后出现了应激反应。对于野猪的管控,仍需要科学的评估和论证。即便将来它不在“三有”保护名录中,但野猪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毕竟,它们始终是大自然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郑丽丽 俞铭义 钟雷 张健 郑伟康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