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袁村一隅。资料图
“现在,周末儿子、孙子都回乡下住了,回城还能带点地里新采摘的农产品。”江苏省常熟市碧溪街道李袁村村民袁云兴开心地介绍着,“得益于村里的改造提升,特别是市里提出的‘千村美居’工程,现在回乡下住的人越来越多。”
李袁村,地处常熟市碧溪街道西南部,北濒长江,东临常浒河,始于宋代,历史悠久。近年来,常熟市沿江经济开发区落地碧溪,李袁村迎来了发展机遇,通过科学规划乡村建设、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深挖文化底蕴提升精神文明,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这座江边村落实现了美丽蝶变。
因地制宜巧规划,悉心绘就“水墨江南”新风貌
建设美丽乡村,到底应该怎么建?原色提升生态环境、原态打造村落景观、原味传承乡村文明,建设富有田园气息、潜蕴乡土情怀的特色新农村,这是李袁村给出的答案。2015年起,李袁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整治“脏、乱、差”,紧盯“拆、建、管”,通过打好拆违清障牌,算好建设提升账,解好长效管理题,努力做到“拆出空间,建出满意,管出成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成效,成为参与者、建设者、享受者。
但在建设之初,拆违清障首当其冲,农田问题、宅基地问题,许多不同历史阶段遗留问题却都成了开展工作的“拦路虎”。有的村民会有破坏土地、损失利益等担忧,不理解,不愿动、不愿拆,阻碍工程建设。
“等建设好之后,如果你们不满意,再来找我,我一定负责到底。”村“两委”反复做工作,村支部书记袁新春给出明确承诺,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建设完成后,再走进村组,看到的是村民的笑容,听到的是村民的表扬,感受到的是村庄美观和给村民带来的便捷。就这样,村里一大批历史问题得到化解,基础设施得到提升,群众自治意识显著加强。
结合村内自然肌理特征,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李袁村既保留“乡愁”,又增添“新意”。通过改造南塘南岸散乱污厂房、回收利用村民破旧老宅、实施主干道路拓宽硬化等建设工程,打造李袁历史名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将田埂、村道、公共场所、水体等元素有机串联,以文化记忆勾勒水乡风情。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廊架、休闲步道、健身小游园等设施,并充分利用清障过程中收集的青石板、坛罐、青砖、旧瓦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老物件”镶嵌村庄特色景观,细心绘出“粉墙黛瓦、水墨江南”的乡村场景。
截至目前,除动迁安置区域以外,李袁村已完成全部自然村组的改造和整治,新增游园16处,健康步道3580米,生态河岸修整、河坡治理2.36万平方米,实现千村美居、美丽乡村村组全覆盖。
“你们李袁历史名人馆所在的南塘南岸怎么一直都那么干净,完全不像乡下。”许多参观者问袁新春。每逢这个时候,袁新春都会自信又自豪地讲,“你们可以随时来随时看,这是我们村民自觉保持的。”
这份自信,来源于李袁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长效管理1230工作法,即:建立一支长效管理队伍,形成党员积分评比、村民奖惩考核两个机制,实行党员管理、村民自治管理和保洁、绿化养护第三方管理衔接配套,实现整治对象清零、脏点乱点清零、脏乱差返潮为零、脏乱差新增为零。“建设带来一时美,管理带来时时美,这句话一点不假”袁新春补充道。
基础设施促产业,三产融合结出乡村振兴“累累硕果”
“今年我们这棵葡萄王单株结串达到了1111串!单株产值超2.5万元。”吉礼葡萄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建江正高兴地向老客户介绍今年的葡萄种植情况。在另一片田间,基础设施不断铺设,面对未来发展前景,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板黄科畏信心满满。
依托紧临长江区位优势,李袁村擦亮“特色农业+4.0新工业+产业融合”金名片,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延伸的绿色产业道路,以美丽乡村建设“筑”起百姓小康梦。一方面李袁村继续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吉礼、礼缘两大品牌葡萄种植,树好“常熟葡萄第一村”的牌子;另一方面加快引进和扩展高端花卉和高科技苗木培育龙头企业,建设李袁现代科技农业基地。景园农业科技公司将在原有50亩土地基础上,扩大投入,建设李袁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带动现代农业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链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同富裕”为主要内容的“碧溪之路”享誉全国,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典范之一,进入新时期,李袁村依旧秉承“碧溪之路”敢闯敢拼精神,创新打造出“4.0乡村工业”新样板。
村里投入力量升级改造老旧工业,通过清理排查,累计拆除了白宕桥区域、平垫厂区域、五金厂区域等多点位十数家散乱污企业,为产业提档升级铺平道路。此外,市镇村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重点打造总面积61.4亩的李袁创智小微产业园,园内建设标准化厂房10幢,通过引进精密机械、高新科技等相关上下游企业,形成李袁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村内一产、二产及周边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不断完善,李袁特色旅游产业布局正日渐明晰。多个生态园、家庭农场及高效农业示范园等农业产业基地,结合当地胡家弄特色村庄、问村老街、李袁历史名人馆、万株红豆山庄等历史人文景观,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气韵为一炉特色乡村旅游区正逐步成型。
找对路子,找准产业,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李袁村向着共同富裕不断“跑步前进”。2020年,李袁村可用财力突破1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8万元。“对旧账欠款,村里愿啃这块硬骨头,能啃这块硬骨头,这个决心和行动,我们都看在眼里,也让我们相信村级财力3000万元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村里老党员说。
政畅人和鸟语花香,精神文明建设筑起乡村文化高地
“村里变化这么大,我们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村里的企业家自掏腰包翻新破旧的厂房屋顶、老党员主动刷新自家墙壁,村民乡贤捐款捐物……一点一滴助力让李袁村不断蜕变,也让村民们更加团结,党群关系更加融洽。
“这副对联写得很好,真是后生可畏啊!”楹联大会上,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太品对滨江实验小学的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李袁村是“中国楹联文化村”,以独具特色的楹联文化而闻名。村里巧妙利用自身文化优势打造“楹联+文明”道德建设创新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村里广泛征集家风家训楹联,邀请楹联爱好者和文化乡贤为家乡撰写楹联,在星级文明户的大门牌匾上张贴楹联式的家风家训,活化了传统文化,赋予优秀文化新的生命,让传统文化滋养文明乡风。
美丽乡村建设获得村民的认可,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李袁村巧借“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传统+新型”媒体共同发力,通过李袁历史名人馆、百姓参事议事厅等实体性文化空间和“法律服务组”民生微信群、“学习强国”交流群等虚拟文化空间的塑造,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增进互惠合作,激起农村共同体意识,增强基层凝聚力。同时,依托常青藤艺术团、李袁志愿服务队、老年门球队等群众团体,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
“地丰天赋江风水色,政畅人和鸟语花香。”这是悬挂在李袁历史名人馆内的一副楹联,也是如今李袁村的真实写照,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袁新春说:“作为一个基层村书记,愿望很简单,希望自己的村子干干净净,自己的村民开开心心。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将继续团结好党员群众,前攻后守,理清思路,找准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起奔向幸福小康新生活。”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