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可穿戴设备被越来越多人选用,但在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所有功能中,最具有挑战性,也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心电监测功能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都无法准确监测用户心电图,仅具有参考价值。
日前,江苏省心电标准制定大会暨江苏省研究型医学会心电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筹备会在扬州江都召开,众多省内资深心血管专家合力,致力于探索首个心电行业标准,助推心电转化创新和分级诊疗。
省内心电专家齐聚 搭建专业平台
据了解,心血管病是我国第一大疾病,患者高达3.3亿人,导致每年近400万人死亡。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第一大利器,尤其在早期诊断和长期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目前整体心电图的诊疗一直缺乏统一的规范化诊断方法,如心律失常和心电学是两门专业性强而又紧密相关的学科,但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和心电图工作者在学历、职称和研究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农村及边远地区,心电读图需求大,而心电图医师收入却得不到保障等。
10月30日,在江苏省研究型医学会推动下,心电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党委书记孔祥清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明龙作为名誉主任委员,包括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建清、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占伊扬等八位教授作为专家顾问,省内多家医院的心血管科专家为心电专委委员。
心电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余萍表示,心电专委会将着力构建一个以省内心电专家为主体的心电诊断服务平台,将开发心电大数据、人工智能读图、穿戴心电设备等创新工具作为手段,在心电转化创新领域做出新成就。
构建远程心电诊断联盟 让患者家门口就医
记者注意到,心电专业委员会成立后,首先便提出建立远程心电诊断联盟,心电专业委员会的委员说,“长程心电监测系统一方面对阵发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检出率,是院内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另一方面,可以为心脏病患者提供院外心电监测服务,减少住院的次数降低医疗费用。也能为农村及边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长程心电监测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分析诊断也能够帮助基层医院心电图快速诊断。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心电网络,有助于心电大数据的收集和科研分析,将心电信息与临床进行全面沟通,促进心电学科的发展。
不过,由于缺乏政策、学术参考标准,社会对远程心电网络的应用价值认知仍然不足。如医疗机构尚缺乏将其与胸痛中心等国家急救中心建设工作充分融合的发展思维,因此对远程心电应用投入较少。
探索制定行业标准
长程及远程心电监测设备的迅速涌现使得全面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治成为可能,但如何实现心电监测的网络化、标准化尚未妥善解决。江苏省心电标准制定大会围绕着江苏省心电图及远程心电图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江苏省心电危机值、动态心电图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心电图书写规范、穿戴式心电技术规范操作等多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尤其随着可穿戴式心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更加便于居家随时穿戴及监测缺血风险,能够大幅提高数十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早期心律失常的诊断率,并通过促进早期治疗与科学管理降低早卒中、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标准意见给到临床专家及患者参考,对于可穿戴式心电技术规范的需求同样非常迫切。“如今穿戴设备已经进入家庭,进入个人时代,更加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去探索服务的标准与流程。希望心电专委会可以紧紧围绕新模式、新业态制定行业标准。”心电专委会名誉主委陈明龙表示。
目前江苏省心电标准仍在制定修改过程中,各位专家正积极提出意见,努力推动江苏省心电标准早日定稿发表。
记者了解到,眼下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已经成立了44个专业委员会,会长吕凌表示,为新模式、新业态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是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的使命担当。
省心电标准的制定,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重要体现,将推动江苏心电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助力实现心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减轻国家医疗医保支出负担。
“也希望心电专业委员会成为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的标杆,成为学会二级分支机构转化创新的一个亮点。”吕凌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