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匠”:三代守护 不负一城园林

2022年01月01日 09:44:48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的经典,更是苏州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品牌。

  2015年至2018年,苏州市政府先后公布了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共有108座园林列入名录保护体系。天堂苏州成为百园之城,累计有89处园林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到了82.4%。古典园林的保护传承到与当代生活共融,也更好提升了古典园林的当代价值。

  2021年11月,涉及12处重点园林的苏州园林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完美收官,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可以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苏州园林,是历代香山帮匠人造园技艺传承发展的缩影。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到持续出口海外形成文化输出矩阵,苏州园林在世界建筑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岁月变迁,一代代香山匠人接力修缮保护、传承发展,始终匠心不变。他们还将在未来的日子,不断开启苏州园林传承发展新路。  

  薛福鑫祖孙三代就是香山帮匠人中的佼佼者。历经半个世纪,薛家“匠”用巧手匠心挽救了苏州近一半园林,书写了一段传奇。

  一次不欢而散的见面

  12月22日晚,夜色阑珊。员工们都已下班,在位于吴中区书院路的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薛东双眉紧锁,正在凝神完善着设计图,“现在比较安静,也没有人来影响我。我们最近在做上海的一个古镇项目,里面的一些建筑如何进行改造、利用、更新,需要统筹考虑。”  

  薛东所说的这个项目就是正在进行的上海奉贤区庄行老街改造项目,这是与上海合作的首个项目,薛东十分看重。12月24日一大早,他又从苏州赶往上海,察看现场进展和施工质量等。  

  项目对老街巷的房屋、桥梁等进行整体改造,重点突出江南园林特色。一座宽10米、高4米左右的照墙是老街最重要的景物之一,按照工期计划是5个月完工,但泥工采用纯手工制作进展很慢,起码要多花一倍以上时间,这让薛东有些着急:“进度稍微有点吃力,要想想办法。”

  现场,薛东给父亲薛林根打了一个电话,希望再详细商量一下,他想在施工过程中加入机械化操作。  

  没想到,回到苏州见面后,和父亲刚说完这个想法,父亲就不容置疑一口否决:“纯手工是我们的原则,这个原则不能松,一定要原汁原味。机械模子里刻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就不舒服,没有艺术了。你看着办吧。”因为意见分歧,这次见面父子俩不欢而散,薛东的心里也有些郁闷,“哎,这个也没有办法,就是有这样一个矛盾在里面。他们是以传统工匠或是传统园林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而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是要考虑一些现实需求”。

  薛林根今年71岁,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跟随父亲薛福鑫学艺的几十年里,“做的精细”被薛林根作为薛家古建营造的座右铭教授给了儿子薛东。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的薛东,是以设计见长。“古建首要的就是设计,设计不仅是艺术和构想,更要考虑到现代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施工的可行性等综合因素。”薛东说,在时代发展的洪流面前,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他希望能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效率,攻克难点。  

  为了能在不降低屋脊艺术水平的基础上按时完成工期,薛东又多次和同事沟通协商,希望做得又好又快。结合工艺特点,最终,薛东和父亲达成一致,基础部分采用现代化手段辅助,同时增加工匠加紧制作。

  一个三代共赴的“考场”

  薛东与苏州古建真正打交道是在2002年。当时,玉涵堂(吴一鹏故居)面临大修,一生主持过数百个古典建筑修建的薛福鑫称这个工程“是个大工程,也是难活”,前后历经一年多时间。  

  整个工程,由薛家三代通力合作:薛福鑫负责整体设计,薛林根负责施工管理,薛东则贯彻爷爷的理念并通过电脑绘图将之呈现出来。  

  玉涵堂修复工程完工后,社会反响巨大,贝聿铭也对此给予极高评价,这一工程堪称薛家三代合作的典范。  

  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香山帮国家级传承人薛福鑫一生坚守的信条。薛福鑫1928年生于苏州欧香山帮匠人世家,从小跟着家人学古建技艺,泥水作、木作、砖雕、泥塑和彩绘无一不精。

  薛林根回忆,过去缺少机械设备,从原材料到成型的石柱、栏杆,都要靠工匠手工制作。

  1958年,薛福鑫就加入了苏州市园林修建队,参与修缮了拙政园、沧浪亭、耦园等24处园林,被称为“中华园林第一人”。在苏州园林的保护修缮和传承之路上,他也把“做到最好”这一信条植入了家族血液。  

  1979年,薛林根和父亲薛福鑫共同参与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海外园林”——明轩。明轩以苏州网师园内的“殿春簃”为蓝本,占地不足一亩,书房、假山、花坛、清泉、半亭等设施却一应俱全,其精巧雅致令外国友人叹为观止。  

  1980年,明轩落户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去的先河。明轩在美国建造期间,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到现场参观,赞赏有嘉。贝聿铭想请薛福鑫留下来,被他婉言拒绝。  

  在“守旧”中,薛福鑫不忘大胆创新。1963年他带领一批香山帮匠人,修复了破败不堪的拙政园主体建筑远香堂。当时,因为屋脊上卧式麒麟的修复处理,甚至惊动了国家文物局。薛福鑫大胆锯下了远香堂屋脊上破旧的卧式麒麟,重新雕塑了立式麒麟。  

  他认为,原麒麟造型臃肿,作为吉祥物,麒麟只能威风地站立。在安放新麒麟时,他还向上移了5寸,以便更适合游人观赏。这一举动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将一封告状信寄到国务院文物局,指控他破坏国家一级文物。但国家文物局专家实地勘察后,却直夸薛福鑫:改得好,真是艺高人胆大。

  一场传承的“未来之约”

  薛福鑫长袖善舞,诸多绝技藏身。薛林根庆幸能耳濡目染,不仅跟父亲学,还跟父亲身边大批苏州全市古建界的顶级高手学。在苏州园林全面大修时,薛林根跟随父亲参与了许多重大项目,包括网狮园、怡园、虎丘、沧浪亭的修复等。然而,让他更庆幸的是,在后来创办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他发现和培养了大批的技艺人才。  

  源于苏州太湖之滨的香山帮,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建技艺的辉煌延续到当代,也面临新的考验,其中人才断档就是一大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如今,在太湖古建公司,已经聚集了1800多名工匠,有职称的技术人员有76人,包括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4人,园林古建设计人员32人。这些都是苏州园林保护传承的“人才库”,有人才有队伍才能有长远发展。  

  而通过祖孙三代参与玉涵堂一场“实战”,让薛东更加深了对古建的理解,并深入掌握了爷爷薛福鑫的古建理念,这对他在今后在古建界施展才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薛东擅于用电脑绘图、3D建模、漫画演示、VR技术等新技术创意设计,将香山帮建筑制作的精巧,布局的机变,通过现代施工方式展现出来。“我其实是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薛东所说的巨人,既包括爷爷薛福鑫所承袭而光大的千年古建技艺,也包括父亲薛林根所集聚、培养的人才团队。  

  薛东说,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新的一代要探索一条新的路,守住匠心创新活化传承,把中国的古建传统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