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于2022年1月6日12时5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
张继青,女, 1939年1月3日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继往开来 青出于蓝
1984年,作为江苏省昆剧院的优秀代表,张继青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并荣膺榜首。她的戏,虚实结合,犹如中国画一样,“蓄景在胸,意在笔先,水墨挥就,下笔有神”。张继青的《牡丹亭》和《朱买臣休妻》两部戏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而她也因为《牡丹亭》中的《惊梦》《寻梦》和《朱买臣休妻》中的《痴梦》三折戏,被人誉为“张三梦”,并成为后学竞相模仿的范本。她精湛的表演艺术,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继青”二字来概括:继往开来,青出于蓝。
【昆曲】游园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张继青刚出生之时,祖母便预感这孩子“或许能有什么好运道”。在风声鹤唳的年代,童年的小继青跟着家人四处飘零,7岁前,家里人都唤她乳名“小毛头”,直到要上学堂报名,才有了真正的名字“忆青”。后来,她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昆剧“继”字辈演员,改名“继青”。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张继青《牡丹亭》剧照
1952年,14岁的张继青前去照顾在上海民锋苏剧团的姑妈。作为剧团的小家属,她先是在剧团帮忙打杂,后来慢慢跟着学唱,跑跑丫鬟、媒婆、小花脸等小角色。也就是在这个环境中,她正式步入了“学戏”的行列,先从模仿开始,渐渐成长为剧团新生代当家小花旦。从1956年伊始的两三年内,在苏州文衙弄5号苏昆剧团的驻扎地,这个被称为“艺圃”的园林里,张继青苦练南昆旦角的唱念,打下了扎实的昆曲旦角表演的基本功。当时年仅18岁的张继青被北昆名家韩世昌、白云芳预言为未来的“昆曲梅兰芳”。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张继青写真
“掌握分寸 恰到好处”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张继青梅花奖证书图片资料
张继青“喉若雏莺静女”,吐字清晰秀雅,乖嗲柔魅,尽显吴侬软语之风韵。她的“三梦”的表演,伊始于1983年,二十多年场场爆满,好评如潮。不少戏迷表示,“看了她的表演,才知道昆曲的美”,"听了她的唱,再听不得别人的了。”著名的戏剧学家张庚形容张继青的表演“她唱得好,表演动作也好,但她既不卖弄唱,也不卖弄表演 ,而是恰如其分,适合于人物”。白先勇更是没有吝啬自己的美誉“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满台的花花草草,这是象征艺术的最高的境界,也是昆曲最厉害的地方。”
然而,张继青的成就并非凭空而来,她是个勤学苦练的“后天”大师。昆曲界都知道,张继青素来是一个对昆曲表演认真严谨的人,甚至拿她自己的话说,“我可能有点疙瘩(挑剔)。”张继青唱戏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嗓音也尤为尖细,这让她感到头疼。她特地去学了“雌大花脸”的正旦、京剧梅派唱腔、程派唱腔等来改变自己的嗓音。除了平常规定的排练时间外,张继青更是抓紧私下一切空余时间练习。在学习《寻梦》一折,姚传芗老师曾问她是学大寻梦还是小寻梦,她却坚定地表示:“要全学,半支曲子也不漏掉。”
△2019年1月28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采访张继青视频
“我这个人比较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演戏。我先生一直说我:你就是太认真。”张继青的认真有口皆碑,如果晚上7点半演出,她一定是4点半就到后台,早早化妆、包头。有的人到了后台话多,她是不讲话的,什么话都不说。“我怕分心,要集中心思。”无论是大演出还是小演出,她都不坐,“因为好不容易熨好的衣服,坐了会起皱。”
将昆曲带向全世界
早在上个世纪,张继青便跟随江苏省昆剧院到世界各地演出,不仅征服了国外广大观众,还培养了许多昆曲爱好者,有着一大批的“迷弟迷妹”。她在西柏林海拉尔剧场躬逢多达15次谢幕的盛况;在肯尼迪艺术中心获得“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她还是第一个打破藩篱、进入东京能乐堂的他国女演员。
游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西柏林第三届“地平线世界文化节”的秘书长希格荣称赞道:“你们的精彩演出,会写到欧洲艺术史上”。在意大利演出时,当地媒体评价:“我们简直无法理解,这种只能连续表现最少的音调抑扬顿挫变化的五声音阶,怎么能创造出如此美妙动听的音乐……要重视中国传统戏剧的存在,而她的音乐史,有着西方音乐史远远无法比拟的广阔天地。”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张继青与阿甲、梁冰及日本友人合影
2007年,日本国宝级的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在观看了张继青《牡丹亭》表演后,便被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克服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困难,毅然决定来中国跟随张老师学习昆曲。
不拘一格 转益多师
张继青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她却始终认为“自己有幸遇上了许多优秀的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都将自己对昆剧传统表演艺术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她”。
《牡丹亭 游园 惊梦》也是张继青学的第一个昆剧折子戏,由苏州昆曲传习所传字辈老师的老师尤彩云先生开蒙,还教给了她一辈子都没有忘也不敢松懈的“心法”——脚底下功夫要打实。而《牡丹亭 寻梦》则是师从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教育家姚传芗先生。姚老师点拨她,《寻梦》这折戏不能走讨好观众的路子,要从人物出发。张继青默记了姚老师的指点,掌握了难度很大的独角戏《寻梦》。姚老师十分满意地说:“张继青是所有学过《寻梦》里表演最出色的”。而《 痴梦》,顾笃璜向艺研院的工作人员透露了连张继青都不知道的“内幕”:——要以《痴梦》作为将张继青送去省昆的“嫁妆”。《痴梦》一折求教于沈传芷先生,对此,张继青说,“沈老师教戏的身影,使我终身难忘,一出《痴梦》学成,使我受用一生”。
半个多世纪以来,张继青始终虚心求教,先后向俞锡侯、俞振飞、言慧珠、华传浩、宁宗元等诸位昆剧前辈学习表演唱念艺术,可谓是不拘一格,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她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在长期学习既继承弘扬了“传”字辈老先生一脉相承的正宗、正统的昆曲格调,也融汇了自己的创新,奠定了她在昆曲旦角之中当之无愧的“头牌”地位。
“认真唱戏 认真教戏”
昆曲旦角几乎是“极致之美”的代名词。美了一生的张继青离开舞台后,致力于昆曲的传承、推广。从14岁开始学习戏曲表演,张继青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昆曲事业。近些年鲜有公开表演的张继青在退休后,便一直奔走在传承昆曲的道路上,培养更多的新生代昆曲演员。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张继青教学
在授徒一事上,张继青也非常严格。张继青共有6位正式拜师的弟子:顾卫英、沈丰英、陶红珍、单雯、沈国芳和刘煜。在培养青春版《牡丹亭》的女主角时,张继青收起平时的和蔼,一个水袖动作要演员练习三十多次,到什么高度甩什么长度,笛音到什么位置,一板一眼。2012年,张继青相中了灵动俏丽的单雯,主动提出收单雯为徒。在她的指点下,单雯从昆曲新人逐渐成长为名角。“我还有戏没有教给她呢,但是她的演出太多了,很忙。我常常跟她说,不管演多少场,都要认真完成,绝对不能马虎。因为现在的网络很发达,你不用心演,观众立马就会发到网上去。”
△单雯眼中的老师(2019年1月28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采访)
张老师的代表作如难以逾越的高峰,让学生的压力不小。张继青开导学生“演员在舞台上不要有任何私心杂念”,也鼓励学生“你看你这个动作多美,比我做了美多了。”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张继青相关资料
“只要他们学,我会不折不扣地教他们”,让张继青欣慰的是,不仅她所学的两出大戏《牡丹亭》和《朱买臣休妻》都已经传授下去,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和欣赏昆曲。“认真唱戏,认真教戏。”
2018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前专访张继青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张继青剧照
【昆曲】离魂 集贤宾 海天悠 问冰蟾何处涌
(来源:文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