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南京终于下雪了,朋友圈一片沸腾:“知道外面的雪有多大吗?‘辣’么大”;“2022年的第一场雪,承诺的雪终于到了”;“终不辜负来看雪的人”……
今晨,虽没有期望中的“一下雪,南京就成了金陵”,但紫金山山顶一片白雪皑皑:“来紫金山玩雪吧”;“想看雪的去山顶吧”;“今天的任务是摇雪”……
其实,在盼雪这件事上,古代南方人和现代南方人是一样的心情,他们的浪漫冬天,都在这雪里。
煮雪烹茶
古人品茗,不光在意茶的品质,对烹茶之水的要求也很高,南方清泉不少,雪却很少下,因此古代南方人冬天烹茶时,对从哪里取雪颇为讲究。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唐朝长洲(今苏州)诗人陆龟蒙爱“松上雪”。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早年居住江宁(今南京)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妙玉之口表达了自己喜“梅上雪”。
热爱生活的古代南方人,时刻懂得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围炉夜话
“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这就是围炉夜话营造的情境。
“围炉夜语忘刻漏,吹灯晓色盈窗几。”雪夜,南宋建州崇安(今属福建)籍理学家刘子翚与老友围炉叙谈,品酒论诗,品茗问道,抚琴下棋,在不知不觉之中,天就亮了。
“圜坐红炉唱小词,旋篘新酒赏新诗。”南宋钱塘(今杭州)女诗人朱淑真与女伴们围炉品酒、赋诗、唱和的情景更有情致,那清朗之音、玲珑之声,环佩之韵,连同氤氲而起的幽香,犹如在耳,历历在目。
雪花漫舞,围炉生暖,诗书茶酒,岁月生欢。
湖心赏雪
张岱,明末清初史学家,他所著的《陶庵梦忆》可谓一幅明末的“清明上河图”,其中的《湖心亭看雪》一文回忆了作者曾泛舟前往西湖湖心亭看雪一事。
大雪连下三天在南方并不常见,这着实让居住西湖一带的张岱感到兴奋,于是准备好“毳衣炉火”,欣然起行。
此时,“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达湖心亭时,已有两人在煮酒赏雪,湖心赏雪遇知己的喜悦尽在这推杯换盏中。
人生难得一知己,未必日夜相守,但却心有灵犀!
雪夜访友
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他住在山阴(今绍兴)时,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一觉醒来,兴致大发,开窗赏雪,温酒吟诗。忽然之间,他又想到远在剡溪 (今嵊州) 的好友戴逵,即刻决定乘小船探访,经过一夜舟旅,到了戴逵家门前,却转身返回。
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如此行事,王徽之说,他本是乘兴而来,现在尽兴而返,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人在旅途,情在过程,在雪夜神游中已经尽兴,又何必看重登门相见的结果?
踏雪寻梅
为写出神来之笔,唐代诗人孟浩然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此后“踏雪寻梅”成为中国文人的行为艺术。
曹雪芹也把这一场景写进了《红楼梦》里:“(宝玉)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踏雪寻梅处,便是春来时。
在南方,有一定规模的积雪往往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正因为如此,北方人眼中稀松平常的场景,却是南方人翘首以盼的盛会,许多人整个冬天都在执着地盼雪,憧憬着雪地打闹、踏雪寻梅;一到下雪的日子里,朋友圈的雪便因为喜悦而下得更大了。
我苏特稿/文 高慧婧 参考资料:《茶经》、《世说新语》、《红楼梦》、《陶庵梦忆》、《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同翁士特李似表谒巽伯少卿因作醉歌》、《围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