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非遗亮绝活,小“抖”大开心

2022年02月03日 11:15:5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夫子庙自清代以来就成为民间百艺展演聚集地之一。在夫子庙的庙会中,抖空竹是不可或缺的游艺项目之一。每逢春节期间,制嗡艺人就在这一带设摊,一边当众表演抖空竹,一边向观者兜售。在嗡嗡作响的空竹声中,南京人宣告新的一年的到来。

  “过去人家讲过年不到夫子庙等于没过这个年。空竹是跟着花灯走的,因为花灯它是静态的,我们空竹是动态的,所以静动相结合就是有一种过年的气氛。‘嗡嗡嗡’地响,它有一种吸引人,有一种心潮澎湃的那种感觉。”抖空竹(南京)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光辉说。

  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4、5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空竹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到后来,抖空竹从宫廷流传至民间,成为民间老少皆宜的游戏。2011 年,抖空竹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早在三国时候,曹操的儿子曹植就写过一首诗,叫‘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孙光辉说。

  在南京地区,"荣记狗牌竹音堂"是家喻户晓的制嗡世家。1969年出生的孙光辉是"荣记狗牌竹音堂"第三代传人,15岁起跟随爷爷孙兴荣学习空竹制作技艺和表演空竹,从此再未离开。

  “我初中毕业了以后,我们家有三个人在上班了,就没有人继承这个东西,我家爸爸讲,不能说都到外面上班,要有一个人要传爷爷的手艺,看我那时候很健壮,能吃苦。爷爷讲,你跟我学手艺。” 孙光辉告诉记者。

  日久天长,空竹在孙光辉的手中也能抖出几十种花样。在夫子庙卖空竹时人都很多,空竹必须紧贴着胸口拎上来,可以说就是在人缝中抖,这绝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技术。还有"甩空竹",孙光辉为了招揽生意,把空竹向空中高高抛出,从来都没砸到过人。

  “抖法都是口传的,没有文字记载,你看像‘猴子爬杆’,还有‘下面条’,我只要一讲,老年人都知道,它就是一种童年的回忆,就是我小时候玩过的,它是一种怀旧,就是一种回忆。”孙光辉说。

  空竹抖得响不响,奥妙全在于制作。空竹为手工车木做成,从劈料子再到车料子前前后后要经过78道工序,一年才能做出1000嗡。由于手工制空竹是跟季节走的,所以不是把一个空竹按完整的工序从头到尾做完然后再去做第二个,而是在买到毛竹之后于一个时间段内把所有空竹的同一道工序都做完,再一起进行下一个步骤。

  “春天的时候要备料,然后夏天的时候开始制作,为什么人家讲一个空竹要做一年的时间,你要一道工序一道工序,要换过来换过去,然后非要到过年的时候接一个空竹才能做好,到三十晚上再到夫子庙去销售。”孙光辉说。

  家里人的开导,加之自己慢慢摸索,每每制作出之前不能做出的木器时,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在这日复一日的车木头中,孙光辉安心地继承下了爷爷的手艺。在纯手工制作中,使空竹在抖动中发出嘹亮的声响是评判空竹的生命力所在。“会玩空竹的,就会看会听,看这个空竹摆不摆头,声音响不响。有的人的空竹往外‘哔哔’跑调了。就像我们家这个空竹,它就不会跑调,就一直是嗡嗡的声音,所以为什么我们南京话叫抖嗡,所以它抖起来是嗡嗡的响声。”孙光辉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不少文艺团体解散,民间匠人无人再制空竹,导致这一游乐竞技活动濒临消失。“因为过去好多都不敢做,偷偷做,做了以后,也是偷着卖,我家爷爷偷偷做了200多个,然后到夫子庙一天头就把它销完了。”孙光辉说。

  改革开放以来,抖空竹活动在老百姓中重新兴起,发展迅速。孙光辉带领"荣记狗牌竹音堂"重振旗鼓。2020年11月,孙光辉被评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抖空竹(南京)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像孙老师在我们学校带空竹社团已经很多年了,孩子们抢课,每年孙老师的社团几乎都是秒光,所以看得出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非遗的项目。”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副校长赵天华说。

  孙光辉希望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的当中玩的当中学会基本的技艺。我想在我这一代不能失传,我的宗旨是在我这一代要传承下去。”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江苏教育频道/童然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