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最令人期待的展品,要数水杉“模式标本”,包括花、叶、果等标本。水杉曾被认为在第四纪冰川时灭绝,上世纪40年代在中国被发现轰动世界植物学界,被认为20世纪植物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段一凡介绍,这是由南林著名的树木学家郑万钧先生于1948年发表的,最开始的标本是1946年采自湖北利川。这个地方由于地质历史上特殊性,是孑遗植物特殊避难所。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一个新的物种的发表必须要有凭证标本,也就是所说的“模式标本”。
树木标本馆还藏有一件具有特殊价值的树木标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京林业大学学者到台湾学术交流时带回来的。
段一凡介绍,这是产自我们国家宝岛台湾的一个特殊的树种,被誉为阿里山的神树。标本馆的红桧,它的造型像一个中国地图,所以这中间也有非常好的寓意。
动物标本馆以鸟类和兽类为主,兼有少量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分为景观展区、生态标本展区两部分,拥有各类动物标本近3000件。其中,镇馆之宝是一头体型庞大的牛角羚标本,不过,您可别被它的外表迷惑,牛角羚可是不折不扣的“运动健将”,反应灵敏,善攀岩。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动物学系副教授刘宏毅介绍,牛角羚和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并称为“秦岭四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牛角羚的体型是非常健硕的,雄性一般都会有800斤到一吨重,主要分布在高原、高山地区。
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目前对外开放的展馆为校史馆和动物标本馆。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各类珍贵标本和近代林业史料的管理和保护,推进树木标本馆、竹文化馆、近代林业史料展室等建设。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建华 王健安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