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针对小型船舶、船队涌入江都港区内港池的现象,扬州海事部门采取信息化手段赋能、“嘶马塔台”动态管控、压实码头单位主体责任等系列举措,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提升内港池精细化监管水平。
扬州江都港区目前拥有一个内港池,由两家码头单位共同管理,随着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区整治退出,原对开水域二墩港过驳区大量砂石货物在此上岸分流,2021年度货物吞吐量超过300万吨。
据介绍,扬州海事部门充分依托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利用“e路扬帆”监管服务平台,多维感知内港池进出船舶航行作业动态。在平台中布设电子围栏,自动识别超尺度等船舶进入内港池,第一时间触发报警并予以驱离。与此同时,划定观测截面,实时跟踪统计内港池作业船舶数量、动态。此外,还专门设置报警规则,船舶夜间离港触发警报,引导船舶“日行夜停”。
江都港区内港池码头位于嘶马弯道北岸#89黑浮下游,南岸水域为江都港临时停泊区,进出停泊区、横越航道及靠离北岸码头的船舶较多。扬州海事部门“嘶马塔台”设置专屏实时监控内港池水域动态,实施进出内港池和停泊区船舶报告制度,查处小型船舶无序横越航道、逆向行驶等违章行为,疏导多帮靠泊现象,精准把握区域动态,做到水上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应急响应。
据了解,执法人员还实地走访辖区海昌、海螺码头,了解企业内港池运行现状、调度模式,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建立健全内港池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机制,规范进出内港池航路航法,保障内港池水域清洁。引导两家码头单位调度管理密切合作、信息共享,精准掌握进出港池船舶动态,协助做好安全提醒,严格落实到港船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措施。
“江都港区内港池作业船舶多为一条龙船队及2000总吨以下小型船舶,船舶状况、船员素质良莠不齐。”扬州海事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扎实推进内港池作业船舶配员、超载、防污染等各类专项检查活动,大力推行载重线位置标识船名活动,现场宣传内港池作业规范,送法上船头,力争实现内港池作业船舶载重线位置船名标识全覆盖、船舶配员全合规。
(来源: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通讯员/扬海宣 编辑/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