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我苏网、江苏新闻广播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联合推出系列手绘短视频《热血青春向未来》。在我们缅怀先烈、追忆历史之际,又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卷?让我们一起走近雨花英烈侯绍裘,感悟他写下的“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
1919年秋天,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里,流行着“无人售报处”。学生们必经的走廊上悬挂着一只开口的小木箱,箱下放着《新青年》、《星期》等进步书刊,供大家自动投钱买报。“无人售报处”的倡议设立者是23岁的进步学生侯绍裘。
这一年夏天,侯绍裘第一次读到《新青年》,顿感“拨云见日”。在其影响下,他积极投身到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浪潮中。侯绍裘发起建立了“九人书报推销处”,批发各种进步书刊,以批发价出售给同学。设立“无人售报处”时,他不怕可能会有人白拿,反而说:“只要有人看,损失一点没关系。”
侯绍裘还与同学带头创办了上海工界第一义务学校,并编辑出版了专供工人们阅读的通俗报纸《劳动界》,宣传爱国思想和“劳工神圣”,并逐渐转向宣传社会主义。1923年,侯绍裘成为了上海松江地区的第一名共产党员。
一百年前,侯绍裘在《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中写道:“以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 一百年后,无数青年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