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人间四月,明媚芳菲,目之所及,满眼新绿。2022年4月5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八风,指八方之风,其中东南风为清明风。意为时至三月,万物浸润在“清明风”中勃勃生长,清爽而明净。
雨把万物洗净,梦把思念拉长,微雨载酒,春意清明。只此新绿,最是春天。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
“桐花开,清明到。”桐花一开,春意阑珊,此时繁盛的春景即将逝去,因此古诗词中常借桐花凋落表达一种伤春的情绪。桐花开后,麦花、柳花也相继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鴽
鴽(rú),古书上指像鸽子一样的小鸟。清明时节,习惯了阴暗洞穴环境的田鼠也禁不住清明暖意的诱惑,试着爬出洞穴寻找食物,但刺眼的阳光让它们感觉不太舒服,于是它们又纷纷回到地下的洞里躲起来;喜爱灿烂阳光的小鸟却从洞里爬出来享受这大好的春光。
三候:虹始见
天气时阴时晴,雨水逐渐增多,雨滴也变大了。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空中架起一道虹桥。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悬浮着的小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就像通过一面三棱镜,在天空中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色彩艳丽。
清明时节,江苏地区的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谚语说:“清明时节,麦长三节”,说明清明时节,气温转暖,万物欣欣向荣,江苏大地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食俗多 青团最受江苏人欢迎
人间别有几春风,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时节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食俗丰富多彩。在江苏地区,最受欢迎的传统美食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大数据显示,清明期间,“青团”相关搜索环比上涨71%,这其中江苏人占比最大。即使宅在家,只要能吃到青团、馓子、荠菜饭……这个春天就不算白过。
青团是用艾叶(也可以用其他绿色菜叶代替)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清明时节,江南一直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南方有着清明节吃芥菜饭的习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到了三月三,就要吃荠菜花煮鸡蛋,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每一口都让你吃到“春天”。
江苏人也很爱吃馓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寒具,即今馓子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锅中热油下入面条抽出筷子,小火慢炸至馓子定型变色捞出控油即可,酥酥脆脆的超级好吃,老少皆宜!
清明习俗知多少 江苏各地多不同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欢乐节日,不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江苏各市在清明习俗上还是有不同的侧重和差异的。
南京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炒螺蛳,是一道南京风味的河鲜菜品。炒螺蛳一炒一大盘,有用手和牙签唆着吃的,也有直接用螺蛳肉炒菜吃的,比如韭菜炒螺蛳,都是清明时节最时髦的菜。
在南京清明时节,还有一道鲜美的美食就是“河蚌豆腐汤”。南京人把河蚌叫“歪歪”,爆火然后将姜、葱、咸肉或火腿肉、豆腐、“歪歪”下锅,熬成浓汤,味道异常鲜美。
无锡
无锡每到清明节,几样吃的是“老无锡”会惦记的,比如大蒜炒马兰,老一辈说吃了会眼目清亮。
徐州
徐州俗谚:“二月清明榆不老,三月清明老了榆”,徐州习俗,清明时爱吃“蒸榆钱”。除榆钱子外,清明时亦可多采些野菜如地枣苗、老鸹嘴、荠菜等蒸食。同样是这些野菜,可以剁碎了与面和成青色菜团子,蒸、煮均宜,也可以蒸过后再烧成菜吃。
苏州
不仅吃青团,苏州人还要吃焐熟藕、螺蛳、燕来笋等特色食物。此外,吴地百姓还喜欢在清明这一天进行荡秋千、拔河、蹴鞠等活动。也是因为天气渐暖,到了可以甩掉裹着的冬衣,放肆活动筋骨的时候了。
常州
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锅用油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
南通
南通习俗是用青蒿叶制作“青团”。从惊蛰到清明时节,采其嫩叶茎,捣烂和米粉制成青蒿团,既可防病治病也是一道美味时令食品。
淮安
据《岁时风俗记》载,在清明节前夜,楚淮人民有赛事之举,其神即为城隍。淮安人民早在明、清时期,就把清明节视为全年重要节日之一,从节前一天晚上始,即有赛会、巡街、祭扫陵墓、体育、游戏、赛诗会、神会等节日活动。
扬州
清明,老扬州有个习俗——“一天不洗晒”,然而一些讲究的人家,在清明前一天就不洗晒了。清明的前一天叫做清萌,基本上就不洗晒了。清明扬州人还会做一种茵陈膏的食物。茵陈是一种中药,茵陈膏用茵陈粉拌糯米制成,茵陈膏可以做成皮,里面包上韭菜或者菜肉等馅,十分美味。
镇江
镇江,馓子、京江脐则是过清明必备的食物。馓子油香酥脆,京江脐有六个角,像一个立体的雪花,便于携带保存,吃起来也是细腻可口。镇江人清明吃馓子、京江脐,也跟当地独特的民俗习惯有关。
泰州
泰州有个很文明的清明节风俗,那就是“撑会船”。当地会有千余名人发挥各自特长参加比赛,有人为贡船的船舷绘画,有人当篙手等等。如今,溱湖会船早已名扬天下,每次活动广场上湖面上一片欢腾,节日气氛浓厚。
宿迁
清明节宿迁有挖荠菜的习俗,荠菜用于制作春卷或包成馄饨、饺子等。
虽然习俗不尽相同,但江苏各地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正所谓“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疫情期间,在家附近感受下春天的气息吧。
5G 、AR可视化祭扫
只闻鲜花清香不见纸灰飘
目前江苏各地疫情仍未结束,根据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出的《关于做好2022年清明祭扫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今年清明祭扫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目前江苏开通网络祭扫平台58个,网络祭扫超60万人次。
省内各地市也都依循江苏省文明办发出的倡议,用最简朴的形式表达最深切的缅怀,大家用网络祭扫、鲜花祭扫来寄托哀思, 通过书写寄语、制作思念卡等方式,缅怀逝者。提倡云祭扫,就是为了让市民在表达哀思的同时,减少聚集性风险,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那么如何“云祭扫”?怎么参加“代祭扫”?又如何预约祭扫服务呢?戳这里>>“云上”寄哀思“绿色”过清明 江苏“云祭扫”成新风尚,你想知道的都有。
用指尖传递思念,“云祭扫”没有稀薄情感,反而让真情更久远。
一岁清明祭,一念思故长。清明节是“将生死并置”的节日,一是纪念感恩,二是维护新生。清明为春天而来,清生命之惑,明生命之理。
梨花风起正清明,在这个倏忽即逝的时节,学会以爱告别,往事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
我苏网专稿 文/陈茜 海报设计/张恒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