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陈海宁--基于“德育剧场”的情感德育实践

2022年04月06日 22:31:3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陈海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教师,江苏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第三届“南京工匠”,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研究会“专家型领跑者”,《江苏教育》杂志2009-2019“十年卓越班主任”,第三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第一名。著有《左手责任右手爱》一书,有多篇论文、案例在《班主任》、《江苏教育》、《中小学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期刊发表。

  教育主张:在细碎的时光中,坚持情感教育,陪伴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当下的教育面临多种社会背景:国务院关于“双减”意见的提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三胎”政策的放开,还有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让学校和家庭进一步意识到生命教育、情感濡染、心理疏导、道德培养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德育的方法有许多,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理想激励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同伴教育、集体教育、朋辈教育等等。基于“德育剧场”的情感德育,是能够将这些德育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感染力、吸引力、实效性的教育实践。

  “德育剧场”活动,就是以剧场为德育媒介,通过剧场模拟一个虚构的社会或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剧场”活动中快乐地获得情感体验,学习同伴交往,懂得生活规则,培养优良的品质,最终达到情感德育目标。

在阶段实施中落实支持性情感

  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所需要的支持性情感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情感需求、综合能力,将“德育剧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低年级为初级阶段,可以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改编表演,可以只朗读台词,配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即可。朗读台词可以减少学生表演的压力,因为表演不是最根本的目的,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情感表现。

  中年级为中级阶段,可以与课外阅读相联系,将课外阅读中喜欢的故事进行改编进行表演,也可将班级发生的事情进行创作表演,在原来朗读、表情、动作基础之上,鼓励学生设计人物在台上走动、交流。

  高年级为高级阶段,在低、中阶段的基础之上,可以将社会、社区发生的值得道德探究的事情进行创作表演,可以在表演中加道具、音乐、舞蹈。这样,学生的多元智能就更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挥。

在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道德完善

  “德育剧场”共分为五个环节:选择题材、编写剧本、演练修饰、进行表演、综合评量。每一个环节都是情感德育的契机,学生在参与中,进行情感的体验,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

  1、选择题材,培养阅读兴趣

  剧场的表演一定离不开精彩的剧本,于是选择题材就成了“剧场”活动的首要任务。一开始,学生阅读课本、编写剧本,需要老师的指导。尤其指导他们学习对书目、故事进行筛选,寻找有价值、感兴趣的题材编写剧本。

  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剧本主要来源于课本与课外书目,学生对表演的热情必然促进他们积极阅读,开展读者剧场表演,从而培养了阅读兴趣,个体的阅读带动班集体或者家庭形成书香氛围。

  2、创作剧本,培养生活情怀

  鲁洁教授提出“德育回归生活”,只有在生活中落实德育,教育才是鲜活的,才是温暖的,才是真实的,才是学生更愿意接受的。

  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唐云增老师说:“一个班级是应该有故事的,应该有动人的故事,应该有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们相信:具有道德价值的剧本更是进行德育的优良素材。从改编课文,到发现班级故事,身边的故事,我们根据这些来源于生活故事的道德问题,形成剧场主题,设计矛盾冲突,形成价值判断,将其编成剧本,创设一个个虚拟的社会、一个个虚拟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演绎中进行道德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的思考,融入剧本和表演中。从而发现生活之道德所需,明白道德不是一味地付出、一味地自我约束,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从而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情感品质、道德修养,更能培养丰富的生活情怀。

  3、合作排练,提升交往能力

  一般情况下,班集体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多,会对开展“德育剧场”造成一定的困扰。为了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分组合作是必然的。一个剧本可以由几个小组同时排演,学生们在小组中分配适合的角色,再分工合作,训练排演,完成表演。在这样的分组合作中,学生的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不是没有矛盾,可能为一个角色产生争执,可能负载排练时间选择上出现矛盾,可能会在排练中相互职责发生冲突......但恰恰是这些矛盾的出现,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道德感情是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学生在一次次矛盾与磨合中,交往能力会得到提升。

  低级阶段,可以通过游戏决定扮演什么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取代了角色的冲突,渐渐地,学生就不会因为角色分配产生偏见。到了高级阶段后,学生完全能够理解每一个角色在剧本中的作用,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道德认知、审美情操去体验角色的表演。这些都是在教学课堂上无法完成的。

  角色分配好后,就形成了多个表演小组,在合作训练中,他们会相互提意见、相互配合。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有合作意识,比如服从、包容、礼貌提意见,等等。

  4、表演展示,实现价值体验

  一场成功的表演,背后必然有很多人员的配合。喜欢表演的,就扮演角色;细化策划的,就做剧场导演;喜欢音乐的,为剧本选择音乐并进行制作;擅长绘画的,那么剧场宣传就是他们的任务;喜欢阅读的,乐意成为剧本创作的顾问;还有心灵手巧的女生们,剧场道具设计师当之无愧……透过创造性的“德育剧场”,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实现价值体验,树立自信情感。

  5、多元评价,促发自我教育

  观赏与评价是“德育剧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尊重与教育。指导与发展的原则,需要进行多元化评价。

  评价内容多元化。可以去评价小组合作状态、剧本创作价值、舞台布置、表演呈现等,透过评价增强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反思。

  评价的方式多元化。可以当场评价,也可以制作评价表进行评价。

  评价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因为都有成为评委的机会,要去了解自己与同伴在活动中的尽心尽力,对同伴的付出予以肯定,让彼此都能感受到来自同伴的激励。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相处,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在进行着情感交流,价值体验,自我完善,“德育剧场”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增添了一份快乐与惬意。

在合作中创设和谐情感氛围

  “德育剧场”的时间、地点、人员都具有随机性、灵活性,课间十分钟,午休时间,“双减”后的家庭闲暇生活时间,每周的班会课提供十五分钟,每个月安排一节完整的活动课,重要节日庆祝,学校社团课,这些都是剧场活动的可用时间。

  学生可在教室里、操场上、走廊边、活动室、家庭中......随机随地进行准备、训练、表演。

  鼓励班级学生的参与,邀请科任老师和家长们参加,接受邻居班级的同伴参与,在活动中增进彼此情感,创造和谐友善的教育氛围。

  这样的灵活性,使“德育剧场”更具有可实施性。

  “德育剧场”凝聚着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创造着师生共演、家长同演的平台,虚拟了一个个仿真的公共生活空间、一个个生活场景,把传统德育元素注入其中,打破各自为战的单一模式,培养彼此的综合素养;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提高德育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艺术潜能,使学生懂得如何体谅别人,建立自我形象,促进彼此的生命成长,达到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更好效果。

  本文曾发表于《班主任》杂志2019年第1期,作者本人于2022年4月予以部分调整。( 江雪 初心 )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