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代厚,工作于江宁高级中学,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首届德育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著有教育散文集《守望成长》、《春风花草香》,校园文化散文集《杏坛心语》。本文于2022年4月发表于熊老师公众号“ 杏坛心语i”。
平常的生活中,我喜欢写点文字,拍点照片。
这两个爱好,写文要早于拍照。写文只要有支笔就可以了,拍照的要求要高得多,起码得有相机。我一直到30岁才有一架自己的相机,很简单的那种,海鸥135。
后来买了尼康D90,又买了几个镜头。现在,手机的功能越发强大,相机好久都没用了。
这两个爱好伴随我有很多年了,估计一直会陪伴下去。
其实,写作和摄影是相通的,都属于文艺范畴。这里说的写作,是指写文学作品,不是写新闻。新闻写作是一种记录,强调真实性,文学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创造,一种心灵的感悟。
好的摄影同样如此,不单是生活的记录,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文学创作是用文字,摄影是用光影。无论是写作还是摄影,都要求美与生动,将瞬间定格成永恒。
有人说好的摄影一定要有一个好相机,既便是手机,也要高档的,这话只能对一半。好的摄影作品是有温度的,机器好,只是保证拍的清楚。
无论写作还是摄影,开始之前,心中要有一个主题,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没有主题,那只能是瞎写,瞎拍。
有人说我拍的照片好看,其实谈不上。但我在拍照时,心中有想要表达的东西,我力求让画面简洁和干净,这样便于把主题表达得更加集中明晰。
有了主题后,写作时需要构思,选取什么的素材?如何安排详略?如何安排段落?用什么样的线索来贯穿?有时,我感觉我写文时就像在织布,一层一层地织下来。
摄影也是如此,前景和后景的关系?人和景的位置关系?哪里是黄金分割点?用对角线构图,还是辐射式构图?这些都要细细思量。
构图是摄影最重要的一步,没有构图,就谈不上摄影。上大学时,我的学校和南大靠得近,大二那年,我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南大选修摄影的构图,收获比较大。
文章写好后,一般要作一些修改,摄影也是。文字修改的方向主要是让文字更顺一些,更紧密一些,更美一些,更丰厚一些;图片的修改主要是它的色调,对比度,饱和度等,有时还需要重新裁剪一下图,让画面更饱满,更集中,更和谐。
胶片时代,修图是比较专业的,我不会。现在是数码时代,比较方便,修图的软件有很多。20多年前,我曾花过很长时间来学photoshop,仍只是会了一点皮毛,马马虎虎能用一点。
现在手机拍照的功能已很强大,机子自带的修图功能也很强大,只是大多数人不用而已。
一张照片,如果你看得舒服,它涉及的方面很多,机子的档次固然有些影响,但最重要的是拍照者要有一些基本的审美素养。有人给摄影的几个方面排了个序:主题情感、审美素养、摄影技巧、机器质量,你是否同意?
文字的表达,有不少的风格,如婉约和豪放,写实与抽象,摄影是一样的。去新疆去西藏,我们可以拍了一些宏大的场景,那高耸的雪山,那无垠的草原。我是江南人,大多数拍的比较婉约,一棵孤独的树,一片盛开的花,一场春雨,一轮清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宏大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婉约的,王维的这些文字是诗,同样是画,所以苏轼称赞王维:“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不过唐朝没有相机,如果有,王维同样是个杰出的摄影家。
我未曾经历过什么峥嵘岁月,更没有血雨腥风,我的文字努力地想追求一份安静,一份恬淡,一份清新,一份深婉。我写不出宏大的东西,只能以小见大,从最细微处入手,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无论是写作,还是摄影,都要虚实结合,说宽一点,一切艺术表达,都要有虚实。实为眼前景,虚为想象景。有时虚就是空白,这是故意空的,称作“留白”。
你去故宫,宫殿前有几万多平米的广场,那是建筑艺术中的留白,有这样的空白,后面或是周边的各种景物,才有层次感,才会有起伏。拍摄这种宏伟的景物,没有留白,实处的美感就难以表现出来。
写作一样,如果我们的文字处处为实,不留一点想象空间,就会失去张力和韵味,更失去丰沛和灵动。
写作和摄影,还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我缺乏理论修养,只能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理解,抛个砖,期待你的玉。( 江雪 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