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提到的红豆树,位于江阴市顾山镇红豆村,已有1500多年历史。每逢春天,顾山镇红豆村漫山遍野的桃花次第盛开,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成为独特景观。同时,红豆村也是金顾山水蜜桃的主产区。近年来,红豆村“以桃为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包括水蜜桃种植产业和花卉种植业,美了村庄,富了百姓。
在大力培育水蜜桃产业的基础上,红豆村紧密结合传统红豆“相思文化”和水蜜桃“甜蜜文化”,着力打造“甜蜜红豆”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以及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旅游重点村”等。
栽下“桃花源” 结满“富民果”
近日,72岁的王进发步伐矫健,穿梭在桃花林,查看桃树的生长情况。“20年前,红豆村从无锡阳山镇引进水蜜桃优质品种,开始了水蜜桃的规模种植。我成为首批桃农,承包了村里的20亩土地,开始栽种桃树。”
作为红豆村水蜜桃产业的致富带头人,王进发高标准建设桃园基础设施,精心管理每一棵桃树,并在空地上种植蔬菜、瓜果等其它经济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同时,他虚心好学,挤出时间外出取经,引进优良品种,通过刻苦钻研和不断实践,培育出“金顾山”水蜜桃。2008年,该品种在江苏省第四届“神园杯”水蜜桃评比中获银奖。
王进发始终相信,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曾担任顾山镇水蜜桃协会会长的他,积极动员村民一起种植桃树,引领桃农掌握更多科学栽培技术。目前,红豆村已形成连片3000亩的水蜜桃特色产业基地,每年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
从“卖产品”到“卖风景”
红豆村千年红豆树是“江阴三奇”之一,相传为南梁昭明太子手植。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村大力推进红豆乡村旅游基地建设,目前已连续举办五届红豆文化旅游节、四届金顾山水蜜桃节,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助力“金顾山”形成品牌效应,帮助桃农打开销售渠道。
如今,红豆村早已成为游客赏花摘桃的“桃花源”。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村民开办家庭旅馆和精品客栈,大力发展以住宿、餐饮为主的桃树经济。“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建成了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增收致富,大家也尝到了乡村旅游业的‘甜头’。”红豆村党委副书记夏飞龙说。
“最初,村里守着绿水青山,只想着销售水蜜桃,现在转变了观念,靠着桃树卖风景,这里变成了真正的‘桃花源’。”夏飞龙介绍,红豆村不仅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有新机制、新路子,在联农带农机制方面也有特色、有成效,引领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今年还成功入选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产业有特色 发展有前景
桃花再好看,盛开的光景也就十来天;桃子卖得再好,终究难敌周边村庄的工业产值。
尽管是这样,红豆村却不为所动,坚持一条“桃”路走到底,选择“榨干”水蜜桃的剩余价值。夏飞龙认为,延伸产业链是关键所在。“红豆村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合作,引进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设特色水果酿造、水蜜桃深加工等配套技术生产线,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为桃农进一步增收拓宽渠道。”
桃是经济发展的一块“敲门砖”。漫步红豆村,桃元素随处可见。村民周云如说:“桃树充实了村民的钱包,也融进了村民的生活。”红豆村正“以桃为媒”,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有了这些特色产业,就业就有岗位,创业就有空间,发展就有前景。企业员工刘红艳说:“村里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发展壮大。这也增加了员工收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希望企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也会尽己所能为红豆村的发展奉献力量。”创业者赵新伟说:“作为光伏企业,我们充分利用红豆村的土地、屋顶资源优势,发展绿色新经济,希望能够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升级,赋能乡村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稳步增长。”
以红豆为“魂”,以农业为根。红豆文化在红豆村方兴未艾,而红豆代表的爱情文化也成为红豆村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主题。未来,红豆村将把花卉园、桃园与红豆院串点成线,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形成“赏花、品桃、游院”精品休闲旅游线路,真正将红豆村打造成乡村旅游胜地。
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实干奋斗,不负韶华,红豆村正释放出无限活力!
(来源:江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