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15日)下午,扬州文津中学美术教室里飘出了优美的古琴声,循声望去,讲台上两位身着青色、绿色古风汉服的教师翩若惊鸿。
该校正在进行一节跨学科的艺术融合课,课题为《又见青绿》,授课者是文津中学音乐美术教研组的青年教师吴梦奇和周雪,她们通过沉浸式课堂,引导学生提升学科发散性思维,体验感拉满。
让美不胜收的山水画“活”起来
在扬州文津中学的这节《又见青绿》融合课堂上,美术、音乐老师身着汉服,梳上精致的发髻,穿梭在学生当中,以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中的共通“山水画”“古琴”“舞蹈”内容为题材,用“通感”为手段,领着学生们沉浸式穿越时空,感受那些惊艳中华元素同时,老师们还带着同学们用舞蹈绘山河,让美不胜收的山水画“活”起来。
在老师们感染下,学生们也通过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记者看到,有的学生装扮成宋代名画家王希孟,吟诗且作画。有的学生身着汉服,展现着课堂上学到的古典舞蹈,迎来掌声阵阵。
“我特地背了一张古琴,向大家介绍这种传承悠久的古典乐器。”在初二(10)班学生王霏雪手指弹拨间,高山流水缓缓流淌。
更令老师们惊喜的是,课堂更多的学生拿起画笔绘制各种关于青绿山水画的文创产品。如画一把宫扇,做一个手机壳,制一枚精美的书签等等,同学们将传统的青绿山水画和当代生活相结合。
“非常有收获,音乐和美术相融合的形式也非常的新颖,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让古代优秀文化‘活’起来,传承下去。”学生陈玉婷如是说。
融合课堂打通学科交叉“纵贯线”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不仅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是收获满满。
“艺术是相通的。”美术教师周雪介绍说,美术课和音乐课都有很强的体验感,如何打通学科交叉“纵贯线”,赋予课堂新活力?当时音美教研组全体老师们的群策群力,灵感碰撞,最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不仅要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更要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让学生突破学科界限。”周雪解释,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自主展示其多样的才能、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设想,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周雪看来,融合课堂并不仅仅局限于45分钟,而是延伸到校本课程、社团课等活动的时段,打造立体学习空间,真正让跨界融合落地生根。
在扬州文津中学校长李明刚看来,此次《又见青绿》美育融合课堂做到了打破学科壁垒,从学生兴趣点切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深度学习各门学科的同时,讲述中华经典文化、传承优秀艺术传统。
“目前我们已经在美术、音乐、历史、地理、语文等多个学科课程之间进行了初步探索,多节特色融合课已经成型。”李明刚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提升融合课堂,做到多学科融合课的百花齐放。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田文荟 周光芬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