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老赖”身份,无锡一企业收到全市首份《信用修复证明》

2022年04月19日 21:11: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有了这份《信用修复证明》,公司终于能够正常参与招标投标、融资信贷等活动了。” 4月19日上午9点半,无锡惠山法院向无锡某机械制造公司(以下简称机械公司)发出了无锡首份《信用修复证明》,这也是惠山法院探索信用修复机制,对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正向激励的“第一案”。

  2019年11月,机械公司因涉及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被无锡某物资公司起诉,要求其支付合同欠款75000余元。后惠山法院受理此案,并通过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还款协议,机械公司在2020年10月底前付清全部欠款。

  后因机械公司一直未履行民事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迟迟未履行本案义务且违反了财产报告制度,法院依法对其采取了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信用惩戒措施。最终因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裁定该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同时,该被执行人涉及多起案件,均未能履行义务,且存在违反财务报告制度、虚假申报或者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的情况,一度成为“老赖”。

  4月14日,被执行人前往法院支付相应款项。“前两年公司经营出了问题,一直没钱还款。今年公司经营好转,我们第一时间履行了所有的义务。”支付完毕后,被执行人以书面形式向惠山法院提出了信用修复申请。

  惠山法院执行局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对此进行讨论,最终一致认为,被执行人已履行完毕全部义务,决定同意其信用修复的申请。由于客观上各单位之间可能存在信用信息不对称、信用数据共享不畅的情况,为了避免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后仍会被惩戒的问题,惠山法院执行局决定向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

  《信用修复证明》明确显示被执行人已履行完毕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已删除对被执行人采取的失信惩戒措施,已屏蔽被执行人相关信息,被执行人信用已修复。相关单位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不应因本案对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是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4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信用修复,不仅能够全面降低失信企业名单的总量,有效化解涉企积案和信访案件,持续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更能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对于企业被执行人来说,信用修复能够减少信用惩戒对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对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有利于树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导向。”无锡惠山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许海峰说道。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徐恺言 编辑/吴莹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