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麋鹿摄影第一人的光影世界

2022年04月21日 16:47:5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身迷彩服,一双高筒靴,凌晨即起,趴在草丛中寻找麋鹿的踪迹。30多年来,寒来暑往,这个身影陪伴着麋鹿初回故土、第一头幼崽诞生、每次成功野放、每年的鹿王争霸……

  他没有错过麋鹿成长的每个重要时刻,更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物种的多彩与传奇。

  30多年时间跨度,上万幅麋鹿作品,三本作品精选集,按年代、划季节,作品的水准由粗到细、由静到神,一路走来,才思渐广,技艺渐甚。

  他就是人们口中德艺双馨的“麋鹿市长”、中国麋鹿摄影第一人——杨国美。

  胸怀乡土    心中有梦

  杨国美出生于小海镇小洋村,祖辈都是农民,世代居住在黄海之滨,由于从小参加农业劳动,他对农业农村农民充满热情,农村最多的就是绿色,因此他笔名叫“绿缘”。

  在大丰方言里,“绿”与“鹿”同音,“绿缘”又寓意“鹿缘”。可以说乡土的绿色和麋鹿是贯穿他一生的追求与梦想。

  1996年、2006年和2016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本麋鹿摄影集,2016年这本就以《绿缘》为名,表示终身与绿和鹿有缘。

  30多年前,他刚出任大丰副县长,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我国拯救七大濒危物种工程之一的麋鹿拯救工程,负责筹建世界上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

  1986年8月14日,四乡八镇的群众敲锣打鼓,打着“欢迎麋鹿回家”的横幅,簇拥到公路边,欢迎麋鹿回归。

  杨国美说,那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一天。“保护区工作人员为了尽快掌握麋鹿的生活习性、行为习惯,每天要在齐腰深的草丛中步行数十里,隐蔽地观察、记录麋鹿的活动。经过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回归的麋鹿顺利闯过了检疫、饲养、高温、疾病和繁殖五大难关。”杨国美回忆说。也就是在那时,他萌生了拿起相机记录麋鹿的想法,他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告诉世人。

  麋鹿保护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杨国美每次去都会带着相机,把镜头对准麋鹿。一开始拍摄的照片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时间节点却都抢在了专业记者的前面。

  麋鹿回归大丰后,全国的媒体都来大丰采访,当看到杨国美第一时间用傻瓜相机拍下的照片时非常激动,立刻就采用了,后来他经常会发一些照片到这些媒体,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全国新闻协会的会员。进入新闻协会后,他于摄影除了热爱,更多了一份宣传大丰、宣传麋鹿的责任。

  “当时大家对麋鹿都不熟悉,我觉得有必要通过图片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珍稀物种。”杨国美说,他自己都没想到,从此他手中的相机再也没放下过。

  逐鹿摄美  一直在路上

  杨国美从绿色的田野上走来,又向绿色的滩涂走去。

  谈起以前摄影的故事,他有一种忆苦思甜的感叹。

  80、90年代的拍摄条件艰苦。当时的保护区内沟河纵横,无路可走,芦苇、狼尾草又多又密,比人还高;而鹿的数量又非常少,杨国美他们偶尔碰到一次真的是“如获至宝”,不肯轻易放过,一直跟着它们拍,在跟踪拍摄的过程中难免会被一沟一河挡住。这时哪怕是寒风刺骨也得下水,冻得瑟瑟发抖脸色发青也在所不惜。

  记得有一次,和同伴两人追寻了一天,终于看到一群麋鹿,俩人非常激动,只顾着一路追,结果一个没注意,同伴掉进了野港汊里,险些丧命,情急之下的杨国美只好打了110,这一次经历,让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心有余悸。

  在夏天,最大的“敌人”不是高温和闷热,而是无处不在的虫子。最可怕的是一种叫毒蜱的小虫,这虫特别小,肉眼几乎看不见(就是个小黑点),而相比体型来说它的“杀伤力”却很惊人。

  有一次他为了跟踪、蹲守鹿群,忘了检查领口、袖口、裤腿与高筒靴的结合处,晚上回到宿舍,才发现全身都是被毒蜱叮咬出来的小疙瘩,又红又肿又疼又痒;更倒霉的是,脱衣服时没注意,有的毒蜱掉到地上以后,又慢慢爬进了他被子里......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应对毒蜱叮咬的特效药,他每天都痒得难以入睡,痛苦不已,一个月以后症状才慢慢缓解。这段经历算是最让他终身难忘,从此以后他在拍摄时会格外注意对虫子叮咬的防护。

  想拍出好片除了忍受危险、寒冷、酷暑、虫咬,还得起早。海边的天气变化无常,麋鹿群的活动范围又很大,需要预留寻找它们的时间,所以杨国美他们一般凌晨3点半就要出发,4点半以前到达,沿着海堤南北寻找。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找到鹿群,而正好当天又有太阳、有雾或有绚丽的云层,“天时地利人和”凑齐了,才能得到一张很不错的大片。

  但是没办法保证自己的运气一直都好,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只会扑个空,所幸“勤能补拙”,坚持多去几次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一年四季,无论寒暑,他都在拍麋鹿的路上。

  30多年光影惊鸿,湿地记下了他的身影,而他的作品也让中国、世界认识了他,认识了大丰。截至目前,杨国美有数百幅以麋鹿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7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影展中获奖或展出。

  2006年5月,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中国麋鹿——杨国美摄影作品集》,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欣然题词,称他为“中国麋鹿摄影第一人”。2016年11月杨国美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成就奖……

  夕阳为霞尚满天

  户外拍摄异常艰辛,古稀之年的杨国美却未想过停止。“今年我还去了很多次保护区,真的没有感觉到精力和体力上有什么压力,因为我对麋鹿摄影有感情,每次去,都充满热情和期待。”他说,有生之年只要能走能动,就会一直拍下去。

  为了更好、更全面、更准确地向世界展示麋鹿的生存状况,他60岁学电脑,70岁开始学飞行器拍摄。摄影队伍中,数他年纪最大,但大家都说:遇见麋鹿,杨老跑得最快!有一次,恰好发现两只麋鹿水边打斗,当时还正在汛期,他还像年轻时一样,毫不犹豫冲进齐腰深的水里。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江苏首项、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杨国美特别高兴,数十年对这片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不懈关注、研究及摄影积累,对湿地保护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实践,他对成功申遗的助力和贡献不言而喻。

  大丰全域旅游风生水起,全国性摄影大赛驻足荷兰花海,美景催生美图,美图带火美景,杨国美与他身后的摄影力量不断为家乡腾飞助力。

  如今,在国内许多一线城市的机场、地铁醒目处,时常会看到杨国美拍摄的大丰湿地风光图。

  生命不息创作不断,他用摄影作品赞美家乡、宣传大丰,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离退休干部、一个优秀摄影家的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

  他用影像拯救珍稀物种,为在湿地建造麋鹿自然保护区竭尽所能,他让世界看到麋鹿,了解麋鹿,爱上麋鹿。

  我拍麋鹿,首先是一种缘分,而其实却是一种责任的驱使;我拍麋鹿,原本是一种兴趣,而在无意之间展示了生命旅途中的两道风景;我拍麋鹿,不仅是一种爱好,而关键的词汇应当是持之以恒;我拍麋鹿,主要是一种实践,而在艺术上的每一点进步,又都离不开诸位老师的关爱!

  (来源:大丰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