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看校:筑梦中国,万里必赴,何为侠者,当属东大!

2022年04月28日 13:44:4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东南大学

  所谓侠者,何以为之?当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历史如烟尘消散,他用情感凝结成永恒,用理想照亮前程,终铸就“学府圣地”“东南学府第一流”。巍巍黉宇,甲于东南。如今,他再次身负青囊,剑指远方。

  黉门重地,巍峙江南;桧柏南朝,文枢其雄。历史深处,有一侠者跃然眼前。此乃东南大学,经百廿潮起,今享誉盛名。


百廿风华,当以科学名世

  南京四牌楼2号,西邻钟鼓楼,北临玄武湖。这里曾是六朝太学遗址,亦是明国子监所在之地,谓之“南雍”。矗立在校园西北角的那株“六朝古柏”正是江南千年文脉之象征。值此文脉,东大应国家之需而生,随时代之运而长。

  来时,他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杯冰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当问其名号之际,铿锵回答响彻寰宇!

  兼容并包,为“中国综合性大学之典范”的国立东南大学是他;

  执高等教育之牛耳,享亚洲最高学府之美名的国立中央大学是他;

  严谨求实,名震南北,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南京工学院亦是他;

  此时,止于至善,名列“一流”的他,正瞄准“1—10—100”东大梦愿景,锲而不舍,稳步前行。

  从创办国内一个体育专修科,首开女禁,到西迁再建,建立当时全国唯一的国立牙医专科学校,再到虽身处泥泞,仍完成600余项科研任务,多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他从不止步,驰骋江湖。

  如今,他经百廿风雪,依旧苍拔挺立,凭“以科学名世”之声,傲视九天。当究其渊薮之时,赫赫功勋威震四海!

  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两者均列全国第八位。此外,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学位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居全球第17位,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其中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第9位。


侠也,上可问天

  赴九天,问苍穹。东大侠者,接续奋斗,攻克世界性难题,助力一座座“问天里程碑”。

  何德坪教授团队在“神五”“神六”中研发多样化超轻型泡沫铝技术,降低了飞船着陆时的冲击力,成功确保宇航员安然无恙;

  “中国天眼”时刻扫描宇宙、散射光芒,而为其安装“视网膜”的正是东大郭正兴教授团队,他们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攻克多项世界性难题,才有了“天眼”仰望苍穹之下的惊艳发现;

  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系统、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均出自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教师团队之手。他们攻坚克难,让“天宫二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升空,亦让东大“问天”的脚步更进一步;

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教师团队

  东大团队参与的太赫兹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结果,成功刷新了世界纪录,可用于星间通信、空天一体化接入等。这是“东大名片”再度擦亮中国速度的又一世界级成果。

侠也,下可探路

  朝黄土,探大路。东大侠者,不辞劳苦,勇闯无人区,助力一条条“纵横交通”。

  由学校自主研发的“极地无人值守电源”——东大极能,处于恶劣环境下仍可自主发电,能够满足南极泰山站科考设备一年的供电;

  龚维明教授团队以“四两拨千斤”的科技创新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提供了技术支撑,让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

  2022年“双奥之城”举世瞩目,在冬奥会中的重大保障项目:延崇高速公路太子城冬奥冰雪五环桥,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奥运文化实现完美融合,更深深打入了属于东大人的印记。

  刘松玉教授的“钉形双向搅拌桩和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新技术与应用”成果纷纷在沪苏浙高速公路、上海崇启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现身”,让无数软土地基变厚变强;

南京青奥城

  缪昌文院士研发的高性能外加剂,成功“驯服”了混凝土开裂问题,让三峡大坝巍然挺立,书写出“世界建坝史上的奇迹”;

  历经十余年磨砺,蒋金洋、戎志丹、高云、刘志勇课题组攻关形成了“严寒季冻区高速铁路毫米级变形标准下路基平稳性控制技术”,为莫斯科至喀山高铁提供“中国方案”。

  上可问天,下可探路,何为侠者,当属东大!

群贤毕至,当以科教兴国

  一个多世纪以来,37万各类优秀人才、200多位两院院士在东大生活、工作、学习。他们面对险难,执救国之信念,坚如磐石;他们惟精惟一,为求纤毫发的精度,不舍昼夜;他们坚定真理,续文脉之绵延,皓首穷经。问其何以坚守,何以继往开来,乃承东大侠者之风所依。

  中国高校最早的建筑系诞生于东大,“建筑四杰”中的三杰(刘敦桢、童寯、杨廷宝)也曾长期在这里执教;

  作为国家文艺渊薮之地,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戏曲研究和教育家吴梅,美学大师宗白华,绘画大师张大千、徐悲鸿、吕凤子、陈之佛、傅抱石、吴作人、黄君璧等都曾在这里践行侠者仁心,追寻强国之梦;

  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以本科生、研究生、教授、校长的角色,和这个学校一起成长为更卓越的自己;

  从吴大榕教授编著出版我国第一部用中文撰写的电机学教材,到查礼冠教授打造新中国第一个机器人,再到学校参与《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我国建筑学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代代东大群贤承“侠之脊梁”将中华风光延续至今,让科教兴国的旗帜依旧鼓如风帆。

  如今,16位两院院士、3位欧洲科学院院士、13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齐聚东大。他们以质朴为路面,以坚韧为路标,以家国之心为明灯,唯愿时刻谨记:大道至简,大行至朴,民族之魂,永世流传。

  心系祖国,追求卓越,何为侠者,当属东大!

英才辈出,当以携手筑梦

  一直以来,“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是东大侠者矢志不忘的初心。无数英才从这里走出,他们传承尽吾志的信仰,用决心和勇气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中国梦化作脚踏实地的力量。问其何以奔赴,何以筑梦家国,乃承东大侠者之风所继。

  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赵九章,5位“两弹一星”元勋从这里出发;


任新民 、黄纬禄、钱骥、朱光亚、赵九章

  “东方居里夫人”、原子弹之母吴健雄,从这里迈出了走向“核物理女王”的第一步;

  作为我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闵桂荣参与领导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及应用卫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作出系统、创造性成就;

  “大国总师”林鸣、刘晓东从这里开始筑梦之路,合力坚守终让“新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成为惊艳世纪的瞩目明珠;

林鸣

刘晓东

  抬头望天,低头追梦,伴随着“01”指挥员胡旭东响亮的倒计时声,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腾空而起,问鼎苍穹。

  这些英才,他们不约而同地相聚在了这里,并在“侠者”的见证下孕育成长,携手未来,筑造起一个个与国同昌的秀美画卷。

  百年积淀,侠者之风早已深刻内化成“止于至善”的最强音,使辈辈东大英才前赴后继,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全力以赴:

  倚梦蓝天,我国首型预警机空警2000总师陆军,用7年走完了别人20年才能走完的路,带领团队做出了全世界最好的预警机和雷达;探索未知,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童文作为华为公司无线通信CTO、5G首席科学家,为5G的发展插上腾飞羽翼;

  疫情来袭,我国疫苗事业的顶级专家朱凤才开展全球首个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相关成果登上国际顶尖杂志《柳叶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薪火相继。历经双甲子风起云涌,东大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声誉愈加卓著。在这里,你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只需心向阳光,静待花开;在这里,你总会在知识的殿堂里收获满满,只需潜心修学,勇于探索;在这里,你总会成长蜕变,只需阔步向前,不惧风雨。

  筑梦中国,万里必赴,何为侠者,当属东大!

  5888亩的多彩校园,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还在等你一探究竟。此时,春光正浓,万象俱新——东南大学的侠者形象亦随着百年花红,久入人心。他以“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之赤诚,以“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之担当,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之坚定,历经百年,仍强我中华,砥砺奋进!

  所谓侠者,东大为之!( 万晓东 吴晓纯 )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