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劳动课,不同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记忆,像集体大扫除、摘菜捞鱼、砍柴烧锅、剪纸编织等等等等,每一项都凝结着美好的儿时回忆;而现如今的孩子们与过去相比,劳动课的内容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劳动能力能打多少分呢?家长们又该如何引导配合好孩子,让我们的劳动课真正落到实处?
回忆你的学生时代,有哪些劳动课?
南京市第九中学孝陵卫分校老师魏宗兵(60后)说,他们那个时候从个人来讲,在家庭里都是独当一面的,放学回家后都会自己烧饭,烧饭都是大灶、土灶,烧的柴禾,一边烧锅一边炒饭,没有柴禾去田间拾柴禾,浇菜、种菜、自己洗菜,还会放鸭子、放鹅,下河摸点小鱼小虾改善伙食。
徐州市民李寿泉(60后)说,他小的时候做饭,大一点下地干活,放过牛、放过羊,给家里面插稻子、割稻子、挖莲藕。
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红(70后) 记得清楚的是,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面有一片菜地。让学生每天下午放学以后,晚自习之前,到每个班自己负责的那片区域捉虫子等等。
南京市民顾迎迎回忆,自己那时打扫卫生、擦玻璃、倒垃圾等都是最日常的活动。父母农忙的时候,还要给家里做饭,洗衣服。
还有的市民做过剪纸、风筝、风车等等手工课程。
劳动课改变了啥?
南京市第九中学孝陵卫分校副校长沈正斌表示,劳动培养了合作能力,因为在劳动过程中彼此要进行合作。也有彼此竞争的能力,比谁割草快、扫地干净。还有动脑思考的能力,有的地方比较脏,用什么方法把它去除得更干净、做得更好?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也提升了亲子之间的融洽关系,他的班里有不少孩子已经尝试着煮饭烧菜,自我能力得到了提升。
南京市第九中学孝陵卫分校初三学生朱子萱就是个好榜样,在家里她会帮妈妈拖地、洗衣服,有时候还会自己做饭。家里有个小妹妹,她平时会帮妈妈给妹妹换尿布、泡奶粉、喂饭。
孩子上劳动课,家长应该怎么配合?
南京市第九中学孝陵卫分校德育主任许银凤表示,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过多承包孩子自己的事务,孩子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做,他们可能还需要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志愿活动,这个可能要家长自主去联系。
沈正斌认为,学校和家庭也要做个细化表格,一二年级学生做什么样的家务,学校和家庭相互评价。比如以他的班级为例,做家务已经成为入团、评优等所有重要考核的标志,因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劳动教育的意义其实就是让孩子身体力行地去感受生活,拥抱生活,能够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获得更强的自理能力,更棒的意志品质,这对他们的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
学校、老师、家长、孩子,包括全社会,其实都应该抓住劳动课上线的这个机会,勇于让孩子实践,给他们创造机会、提供指导和保护,不要流于形式、家长操作、孩子摆拍,让他们真正自己动手,激活创造力,素养的全面提升,才能就此萌芽。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许莹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