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读书会·人文地图|金陵古水名志·运渎

2022年05月07日 10:28:04 | 来源:江苏广电荔枝读书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六朝时,与青溪相对应的河道是运渎,台城(皇宫)分别以青溪和运渎构成了东、西两翼的水路体系。

  孙权开凿运渎稍早于青溪。据《建康实录》记载,东吴赤乌三年(240)“冬,使左台侍御史郗俭监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名运渎。”建康宫城即吴苑城,城內有苑仓,故又名仓城。孙权此项工程,除了方便仓所的粮食运输,也是在都城西侧构筑起一道水上军事防线。

  学者们探寻出古运渎河道的具体方位走向:其北端在北极阁山脚下,从进香河(今已填河为路)向西南延伸,经新街口,沿丰富路、鼎新路至红土桥,穿过升州路与秦淮河西段相接。

城南建邺路上的东吴历史柱文。沿建邺路向西,从内桥出发,经过鸽子桥、笪桥和鼎新桥,桥下就是今天残留的运渎河道,实际为古运渎的分支。《同治上江两县志》:“运渎水在城西北隅,自笪桥西流……至铁窗棂出城;又自东流,至内桥与青溪合。”这段记载与今天的河道相吻合。

  《建康实录》提到运渎有六座桥,具体介绍有五座。最北端的是甓子桥,又名孝义桥,大致位于今进香河路南端,与青溪的募士桥相对。两桥的连线在今珠江路一线,也是六朝“城北堑”的大致位置,五代时在此修筑的杨吴城濠(北门桥至竺桥)一直保留到现在。

  甓子桥以南是杨烈桥,其位置在新街口偏北一带,与青溪的菰首桥相对应。《宋书·王僧达传》:“(僧达)为太子舍人。坐属疾而于杨烈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王僧达是王氏门阀之后,宋文帝时任太子舍人,曾借病假跑到杨烈桥上去看斗鸭,结果被相关部门发现,因而遭到弹劾。幸亏宋文帝爱惜其文采,才未追究。杨烈桥因此留下这段趣事。

  杨烈桥以南是西州桥,因处西州城东南角而得名。西州城是东晋永嘉年间设立的扬州治所。会稽王司马道子为扬州刺史时,以东府城为新治所;旧城与之相对,故号西州。西州城的兴建晚于运渎,西州桥是从州城跨越运渎通往都城的途径,大致在今笪桥附近。桥南还有高晔桥,是建康西尉的所在。

  运渎在上、下浮桥之间汇入秦淮河,那里原本就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宫城所需从秦淮河运达建康,也是在那里离岸。所以,在运渎开通以前就曾有渡口,因附近的禅灵寺而得名“禅灵渚渡”。该渡口位于新桥以北,是运渎与秦淮河的交汇处。新桥原名万岁桥,运渎通行后,人们不用再建造浮航,至隋、唐时修建此桥取代渡口。禅灵渚渡归入运渎流域,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

运渎入淮位置对应图,相关位置均为大致推断所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