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阅尽千年 地方传记专著《海门传》首发

2022年05月14日 20:28:1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人卞之琳脍炙人口的《断章》,令人对其家乡海门的江风海韵浮想联翩。

  5月14日上午,经过5年的辛勤耕耘、由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周世康撰写的南通首部以县域为名的传记《海门传》在南通市海门区首发亮相。

  全书共72章63万字,是一部全景式记录海门历史重大事件、重要变迁、重要人物的重要著作。不仅打开了方志文化空间,丰富发展了江苏文脉内涵,而且对于服务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也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从内容上来看,《海门传》上下一千多年,清晰勾勒出海门从沙洲出露、连片成陆,到建县、坍没,再到沙洲重生、设置海门厅,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历史脉络。既是一部集历史文献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了解海门历史、认识海门区情、感悟海门文化、推动海门发展的生动教科书。

  在写作的维度上,江苏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历代积累的文化资源恒河沙数。但这些资源都是古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表现形式大多和现代格格不入。

  《海门传》虽然也利用了大量史志资料,但又和一般史志的书写方式完全不同。通过生动的笔触,纵论古今,古为今用,如数家珍,娓娓而谈,深情款款,文情并茂。这为广大文史工作者,如何用活历史资源、讲好江苏故事,提供了新的思路。

  周世康向记者介绍,海门是他的家乡,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恩,2016年,70岁的他决定撰写《海门传》回报桑梓。谈及《海门传》撰写时最大的难度,他表示,历史上海门县城因为自然灾害4次搬迁,还经历过倭寇犯边,兵祸匪祸,不少资料散失,烧毁。

  “我去过崇明,去过吕四,启东,还去过金沙去收集资料。各个乡镇在上世纪80年代修了一批乡镇志,我就把它一本一本看过去,南京图书馆、南通图书馆也有不少馆藏文献,每天把手头的各类资料进行比对。”周世康坦言,光是收集资料就花费了近三年的时间。

  三年光阴,在众多文献中寻寻觅觅,一代大儒方孝孺为海门瞿嗣兴所写《瞿郎中行状》、南京状元焦竑为彭大翼《山堂肆考》所作序文、马士奇的《狼山汝敬江公墓志铭》、更有他对曾经居家南京城南瓦官寺的柳陈父的钩沉、龚自珍所写的《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如此种种沉寂在文献之中的文字,都被周世康一一细细打量,逐字考究,转述为现代语言。

  正是这样穷经皓首的去伪存真,当我们阅读《海门传》时,不仅有海门山歌、通东号子这类充满农耕风情的民俗,更有海门与盐业的密切关系、盐民当年的含辛茹苦、在李鸿章奏折中余东场灶户滋事的前因后果,诸如此类这些被尘封的民间蓬勃生机,这些似乎被遗忘的历史律动,这些不大被人注意的往事秘辛,都因周世康的郑重端详严谨梳理,一一走出沉默之海,纷至沓来,呈现在你我面前。

  “我想给海门人提供一个读本,让他们有机会、有时间的时候了解一下自己祖先的历史,了解这块土地的沧桑变化,在祖先的奋斗的历程中能够体会到艰辛,同时也能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谈及《海门传》的写作初衷,周世康这样告诉记者。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杨尔希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