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市民在徐州博物馆参观。本报记者 陈艳 摄
5月16日,徐博在徐州工程学院举行流动文物展。受访者提供
金缕玉衣、龟钮银印、赵姬沐盘……在一块块徐州博物馆的展板前,精品两汉文物在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郝心耀的讲述中鲜活起来。这是5月16日徐州博物馆文物流动展走进徐州工程学院的一幕。与现场讲解同步的直播,点赞量超过5000人次。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据5月12日江苏省文化旅游厅、省文物局发布的江苏博物馆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量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接待量的65%左右,位居全国第一。
博物馆在讲述地域文明、传承历史文脉、教育服务公众等方面显示着厚重的力量。徐州各个博物馆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诸多新突围、新成果,为徐州文化强市建设贡献了博物馆力量。
数字为媒博物馆破圈走红
新冠肺炎疫情给博物馆带来巨大的冲击,也迫使博物馆行业及时调整和改变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一年一度的博物馆日忙碌的徐州博物馆人,今年的工作重点在网上开展,他们修改直播文案,录制相关场景,从文物幕后走到镜头前,纷纷变身“主播”。
地域文明的孕育、形成、演进和发展,徐州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基因,生动阐释着徐州“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文化特质。秉持“打开围墙,开门办馆”理念,徐州博物馆将博物馆工作植入更多的社会空间,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
考古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石。2021年,徐州博物馆全年完成考古调查勘探23项、考古发掘项目6项,发现各类遗存遗迹347处,出土各类文物2170余件(套),保障城建重点工程有效实施、收储地块及时出让上市,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考古贡献度。
组织完成文庙考古工地、彭城广场明代遗址、土山汉墓等考古现场出土文物保护工作,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馆藏石刻保护项目顺利通过省局结项验收,一系列举措,为考古成果的永久保护未雨绸缪。
过去两年,徐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官网、官微、汉风号等信息平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作播出微视频《大汉气象》10期、编发抖音《博物馆里说徐州》21期,“在线文物虚拟展示系统(全景VR浏览)”荣获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优秀项目。科技助力,手机在握,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更近了。
目前,总投资1.8亿元的徐州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中。除了硬件设施,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介绍,年内将编制上报国家和省文保项目方案10个,其中包括徐州博物馆汉玉知识构建与云端数字展、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等。
以“文物复兴”为命题,去年,徐州博物馆向徐州本土服装品牌商授权3件文物元素,推出联名款卫衣在“双11”销售火爆;以“用年轻的方式收藏厚重的历史”为命题,与支付宝鲸探平台合作推出2款数字藏品2万份,开售3秒售罄……活化资源、激发创新,博物馆的聚力破圈新尝试,正在为徐州的文创发展赋能增力。
在古民居间施展更大舞台
依托户部山古建筑群的徐州民俗博物馆,是在余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等明清民居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该博物馆多角度多层面表现了徐州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是徐州汉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的富藏地。
随着徐州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项羽、刘裕、苏轼留下过足迹的户部山景区知名度越来越高。民俗博物馆馆长李春雷介绍:“持续对户部山古民居的软环境和绿化进行综合提升,完善户部山古民居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改造小环境、提升游客参与度和旅游舒适度,是景区近年来的工作重心。”
细心的市民发现,余家东花园、翟家楼道、绣楼前、郑家大院、权谨牌坊等地方的苗圃比之前更加规整、葱茏,原先陈旧的灯笼、路灯、指示牌也更换一新,多功能的游客自助休息区为游人提供了便利。
民俗博物馆内曲径通幽的民居布局展现了山地建筑因地制宜的智慧,但同时也给安保增加了困难。“户部山古建筑群安防工程”被纳入云龙区2021年为民办实事系列工程,如今已顺利完成,增加了摄像头、照明等设施,提升了这里的技防能力,也直接惠及了民生,推动了户部山街区面貌的进一步发展。
“文明的碰撞,知识的交融,博物馆作为人们了解和欣赏文化之美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李春雷馆长介绍,近年来,博物馆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以余家院戏园为主要基地,打造徐州市传统戏曲爱好者活动基地,全年有6个文艺团队在这里演出200余场大戏,是我市最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基地之一。
2021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就在余家院的老戏台上,78岁的江苏柳琴戏非遗传承人季艳秋现场捐赠了自己精心收藏的柳琴文献资料,不但言传身教地传承非遗,而且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余家院戏园常年活跃着一支民间戏曲团队,是老徐州人过戏瘾的亲民剧场。据悉,2022年,这处夏天暴晒、冬天寒凉的露天戏园将实施“加盖”改造工程。老戏迷们闻听后,纷纷称赞“政府为老百姓送来贴心的文化服务”。
汉兵马俑阵前的现代陈说
每当晨曦微露,便有市民在徐州汉文化景区刘邦塑像下的公园健身。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的发现,让整个景区“有俑有陵有汉画、有山有水有古刹”,既是旅游者眼中的城市客厅,也是徐州人家门口的文化宝藏。
上世纪80年代狮子山下砖瓦厂的一次取土,无意间掀开了地下楚王军阵的神秘面纱。1985年在砖瓦厂原址上建设的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属遗址性博物馆,展示东西向俑坑3条,间距5米,各长28米,甲胄俑、盔甲俑、弓弩手俑、持长械俑,再现了2000年前楚国军队的威仪。
为了进一步保护狮子山的汉文化遗存,2018年,市汉文化风景园林管理处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狮子山楚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规划面积约220公顷,将对狮子山楚王陵大遗址范围内进行环境绿化、功能建筑、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等一系列的完善提升。目前该工作已完成初稿,正在审核修改中。
自2020年以来,汉兵马俑博物馆连续实施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和安防提升工程。针对博物馆陈旧的库房储藏设施和展厅展柜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了温湿度可调专用文物储藏柜、湿度可调专用文物展柜、温湿度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提升了文物保护能力。全面提升了馆内外监控报警系统,新建了标准化的安防监控中心和机房,同时预留消防系统提升改造空间,用来建设未来的安防消防集控中心。
作为徐州热门的汉文化旅游窗口,景区每年开展的汉服巡游、民俗游园等活动,“汉家工坊”等主题社会教育活动,吸引了四方嘉宾。去年,景区以汉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活动入选由中国文物学会评选的“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针对今年的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市汉文化风景园林管理处副处长贾飞解释道:“‘博物馆的力量’首先应该是一种‘文明殿堂’的震撼力,再者是一种‘神秘宝藏’的吸引力,把公众从飞速运行、滚滚向前的社会洪流中,吸引到博物馆里来。”他强调,博物馆不应只是好看的门面,而应该是不断求索文明真相、积淀文明厚度的学院,“面对时代的洪流,博物馆应有定力。”
非国有博物馆的别样风采
在龟山汉墓北侧,有一座建筑风格兼具楚汉雄风和江南雅韵的圣旨博物馆,占地2.8万平方米。2021年,有着20年历史的圣旨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在徐州众多非国有博物馆中独占鳌头。
“从2015年起,我们就开始举办明清圣旨珍品展和科举文物全国巡展,常年开展内容丰富的社教活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用接地气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持久释放博物馆的力量。”既是收藏家又是文博专家的馆长周庆明说。
受疫情影响,圣旨博物馆去年仅在浙江、广东等省市开展了4场省外巡展,然而展出的200余件(套)文物在所展之地都受到了好评,明清丝织类圣旨,与圣旨相关的科举文献、清代服饰等藏品的亮相,让观众连称“长见识”。
2021年,圣旨博物馆在红色文化藏品的基础上,结合徐州地方革命工作者石西岩事迹,征集到大量建党前后的纸质类藏品、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相关藏品,在此举办的“建党百年 古彭辉煌”徐州百年历史回顾展吸引了众多单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
以“参与、体验、快乐、分享”为宗旨,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的智慧和曾经的生活,圣旨博物馆立足徐州本土,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在元宵节举办“着华冠·闹元宵”制作凤冠活动,在世界地球日举办“修复我们的地球”废物利用活动,活动突显了情景性、实践性和娱乐性。
与周边小学合作开设博物馆研学社团课程,将博物馆“搬”进校园活动中,圣旨博物馆围绕青铜博山炉、石狮雕像、点翠凤冠等十余个藏品开展研学课程,让青少年亲近历史,感受文化。
“虽然因疫情原因,博物馆在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总体的运行比较顺利。”周庆明馆长说,“作为徐州博物馆的结对帮扶博物馆,我馆积极学习国有博物馆的规范管理经验,2022年将继续开展藏品保管工作,包括藏品入藏、登记编号、日常提用,进行库房提升改造,推动筹划匾额楹联博物馆的开馆事宜,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