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江苏南通通江达海,是南北气候和海陆生态交错区,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最新数据显示,南通共有物种3508种,已成为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南通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从长江沿线到黄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
位于南通如东县的黄海滩涂湿地,在每年3月底候鸟春迁季节,成千上万只鸻鹬类海鸟来这里休憩、觅食,随着潮水上涨,无数只鸻鹬聚到高位,集群飞行,形成造型各异的“鸟浪”,场面蔚为壮观。近日,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沿着长江沿线和黄海湿地,进行鸟类观测和生态环境质量、候鸟栖息地状况核查。
随着南通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向好,动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水生生物趋势向好。数据显示,南通如东沿海湿地每年为近80种、数十万只的水鸟提供迁徙停歇地,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其中,勺嘴鹬、小青脚鹬、斑尾塍鹬等13种鸻鹬种群数量更是超过第五次全球水鸟种群估计(WPE5)总数的1%。
今年2月,长江南通段共观测到江豚91头次,刷新单月纪录。据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信誉介绍,他们是从2019年12月12日开始在长江南通段监测到江豚,这几年来,随着南通长江水质的逐渐向好,江豚出现在南通的频次越来越多,停留时间越来越长,数量越来越多,活跃度越来越高。
在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行动下,目前南通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5%,五山地区17平方公里范围变成平原森林。森林、沿江淡水、沿海滩涂等13种生态系统类型,成为越来越多鸟类的栖息地和补给站。目前南通有记载的鸟类大概有420种,鸟类摄影爱好者管昊昱在南通五山地区和沿江岸线上面已经拍到了260种左右:“从我拍鸟开始,正好是适逢我们南通开始长江大保护的启动阶段,从我鸟类记录的情况来看,每年都有新的鸟种在刷新,比如说蛇雕、栗颈凤鹛、乌燕鸥、暗灰鹃鵙等,另外在沿海地区,勺嘴鹬现在也经常能拍到。”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南通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率先筹划建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率先开发“生物脸谱”APP。据最新数据显示,南通目前共有物种3508种,约占全省记录物种的58.63%,丰富度省内领先。其中珍稀濒危物种共127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78种。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南通还将组织各个县(市、区)筛选生物动态性热点区域,组织在热点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观测,通过观测,了解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变化,测算出南通生态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