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转换需要,日前,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印发《疫情应对下的建筑和住区导则(第一版)》。《导则》立足平灾结合、平急转换的理念,针对与城市居民直接相关联的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等场所,以及供水、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出了针对疫情防控的室内外空间技术引导要求。
这本技术指导性很强的册子,立足于“平灾结合、平急转换”的语境,从小处说,“手把手”教会居民怎样对入户空间布局合理改进,怎样选择隔离房间等;而从大处看,则聚焦城市公共建筑、重要场所和市政运行等,努力创建更加安全韧性、健康持续的城市。
该导则分为“住区、小区”“公共建筑”“重要场所与市政运行”三个模块。如在与城市居民直接相关联的“住区、小区”模块中,介绍如何进行“入户空间布局改进”,指导居民可在入户玄关或门外走廊设置消杀区,消杀区可设置储物柜,摆放消毒物品、口罩、外衣帽等。对于新建住宅,可考虑在玄关处增设洗手台、外衣衣帽间等,可与家政间、生活阳台结合布置,实现入户洁污流线分离。
当有家庭成员需要单独居家隔离时,隔离房间怎么选择?导则提出:隔离房间应包含独立卫生间,卫生间应独立通风、排风,防止空气向其他房间排出。具备条件的隔离房间入口处可考虑设置过渡空间,用于摆放消毒用品、室内外交换餐具、生活用品等。隔离房间内宜设置多功能桌柜等家具,满足隔离时期的生活、学习、办公等需求。
该导则注重在满足安全要求前提下的“人性化”。如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时间变长,鼓励预留多种灵活分隔、组合的可能性,可通过客餐厅一体化、餐厨一体化等形成较大空间,满足亲子活动、家庭娱乐、游戏健身、学生教育等交互活动需求,并需同时满足消防要求。
此外,阳台是疫情封控时户内亲近自然的重要空间,建议具备条件的家庭,可在阳台拓展都市花园、菜园等功能,通过种植槽、垂直种植架等方式,种植观赏性好的绿色植物或生长快的日常果蔬等,营造多维立体的“小微”种植空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尹浼又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