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这里,正在打造“新花园”!

2022年05月28日 17:00:1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全市明星村,长泾镇花园村始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和壮大集体资产。2021年,花园村实现村级收入2343万元,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支出198万元。如今,花园村正抢抓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和美丽农居建设契机,进一步优化产业和村庄布局、提升村民宜居环境,打造村富民强美丽新“花园”。

  提“颜”增“质”亮出美丽乡村“新面貌”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在长泾镇花园村林顶桥新村,一座座气派的农家别墅被绿树环绕着。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往东走,就到了村民袁敏洁的家。2009年,袁敏洁和家人一同搬进了这座新农房,与老房子相比,新农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狭窄的屋子变成了宽敞的庭院,门前灰尘漫天的泥土路换成了水泥路,新房子漂亮又舒适。”彼时,花园村的旧村改造工程已颇有成效,潘家、施古桥、颜庄等地的村民搬迁到刘家坟、林顶桥新村,形成庭院式别墅群,周边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身场所等配套设施,村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改善。

  袁敏洁经常陪奶奶翻看相册,她说:“奶奶总是感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年轻人更要努力工作,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今年,结合“美丽长泾”建设规划,花园村将采用异地新建模式,在林顶桥新村东侧建设30户农房,配套河道建设工程,再次吹响“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号角。

  盘活资产做大集体经济“总盘子”

  20世纪60年代的花园大队村落分散、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田块高低不平,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村里连一家像样的轧米厂都没有。1976年,包文辉被推荐为花园大队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包文辉也着手规划花园村的工业化之路。在各方努力下,1986年,花园针织绒厂顺利投产,1990年产值达6000万元,创利税945万元,成为长泾镇数一数二的企业;塑料印刷厂、印染厂、热电厂、电子制版厂等企业也相继崛起。

  回忆创业初期,江阴市长泾花园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明昌感慨颇深:“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另起炉灶搞工业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包文辉一直鼓励我、支持我,带着大家的期待,企业一路稳扎稳打发展到了如今的规模。”2000年左右,花园村实施“抓大放小,抓大扶小”改革方案,至2001年3月,该村20多家工业企业全面改制到位,轻装上阵的花园村又一次焕发新活力。

  随着村级经济的壮大,2004年9月24日,江阴市长泾镇花园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花园村成为江阴市第一家村级股份制改革的试点村。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这话说起来容易,其中的逻辑和路径却需要费一番思量。合作社以2004年6月30日为基准日,对原花园村开展清产核资,核定村级经营性净资产4161.53万元,对此进行折股量化,设置总股本2901万元,每股1万元,通过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股份合作社分红也逐年提高。2021年,合作社年总收入为1406万元,账面净资产总额11788.17万元。花园村党委副书记蔡建东给发布君算了一笔账:“合作社从2005年开始派发个人股红利,当年全社共派发股东红利114.72万元。此后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已累计派发红利2484.95万元。”

  创新引领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近年来,花园村的经济建设步入高科技、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让农民的腰包更鼓一点、让村集体经济更“壮”一点,是花园村当下需要深入探索的重点。对此,花园村党委书记、江阴升辉包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新给出的答案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秉承这一理念,升辉包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开发出肉类食品包装、休闲食品包装、日化包装、工业包装等各类功能包装产品,拥有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公司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创新企业”等多项荣誉。

  头雁领飞,群雁齐追,花园村陆续涌现出如通利光电、和创服饰、花园铝塑等一批优秀企业,2021年,全村有集体工业用地630亩,辖区内有2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商开票销售70亿元。“目前,花园村工业园区正在规划中,园区建设完成后,村民福利还将有大幅度提升。”花园村村委副主任袁丹表示。

  在经济惠民的同时,花园村还时刻不忘环境惠民。清理家河、增加绿化、增建健身场所、增设路灯、新建公厕……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足,让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感也全面提升,一曲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协奏曲”正在花园村久久回荡。

  (来源:江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