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民,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正高级讲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领衔人,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
曾先后担任过土木水利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基本功扎实,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业务水平高。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先后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国家、省市规划课题多个,主编、主审国家规划教材5本,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土木水利类专业目录修订负责人,组织修订了土木水利类专业目录。
教育宣言:职业教育让广大学子成功之路更加广阔。
杨正民校长在学校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对众人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北大要抱定宗旨。做任何一件事,宗旨定下来,事情就都进入正轨了,所谓守正才能创新,才会有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在和杨正民校长数次对话过程中,我们越发觉得,“抱定宗旨”这个词非常适合于他,锁定目标、持之以恒、认真钻研,正是他数十年来一以贯之的的价值认知与行动取向。
一个念头,要读大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恢复高考,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考取大学不仅意味着是家族的荣耀,更意味着会分配到一份好工作。在聊到为什么去考大学的话题,杨正民校长没有避讳这个具有局限性的时代背景。那时候“大学生”是含金量满满的词汇,人们用“鲤鱼跳龙门”来形容考上大学,大学生们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作为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他感恩父母给他提供了稳定的学习环境。父母很开明地说:“你要是肯读书,我们就提供各种条件、各种机会给你读书,至于你能不能认真读,能不能考上大学,就要靠你自身的努力”。他打小就知道,来自于农村的自己,要想改变命运,要想有机会去大城市生活和发展,考大学是自己当时唯一的出路。说到学习成绩,杨校长不无得意地说,由于自己读书相当勤奋努力,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要不然当年也不会考上扬州大学的热门专业。
一个目的,要找个好工作
谈到大学专业的选择,杨校长说,当年家里并没有给什么具体意见,而是自己了解了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当时建筑行业是很热门的,杨校长自己家乡所在的县里面,建筑也是主要的产业,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做一名建筑工人或者建筑的管理者,是让人羡慕的一件事。
生活本应有的烟火气息,让当时的他做出了接地气的选择。浓厚的乡土价值氛围,也让他很自然地走进了建筑工程专业。在我们接触过的教育人中,杨正民校长是不多见的“既通管理,又专业务”的双料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也许是时代的塑造,也许是农村出身的因素使然,也许是作为家中老大的责任触动,杨正民校长早早地就有了自己非常务实的目的,“一定要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要通过职业劳动来承担自己的家国责任。
我们常说教育不单单要让孩子接受知识,更要让孩子学会生活,更好地生活。年少时期就树立的“要劳动、要工作”,“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普世价值观,这些观念,除了驱动了他勤奋努力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更是转化成了他对职业教育使命的认知,在他工作后的几十年里,一直牢牢地留在其意识底层,支撑着他持之以恒、认真踏实地做职业教育,热爱职业教育,数十年初心不变,并以其担当有为的职业精神影响了无数师生的成长。
一个单位, 35年真情同行
198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87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的杨正民被分配到了南京市教育局,局里面又把他分到了一家中德合作,正在致力于现代职教探索尝试的学校--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00年,这个学校和南京市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搬迁到河西地区,组建了南京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05年,正值江苏省建设五年制高职学校,学校升格为江苏省承担初中起点五年高职教育的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也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
工作35年来,他一直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职业教育,是一名职教老兵。杨校长说:“我工作后,一路走来,都是靠学校的培养。”从1987年毕业直至今日,他从教师到校长的整个成长历程,都是在这所学校。从专业老师到专业科科长,到教务处主任,教科处主任,招生就业培训部主任,到副校长,党委书记,再到现在担任学校的校长。
一个专业,领衔省级名师工作室
“干一样,爱一样,学一样,成一样”,这是扬州大学给杨正民校长植入的基础信念。
来到高职校,他一直从事专业教学,积极参与专业能力学习,与省内的教学名师和教改专家探讨交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此外,他还积极投身建设行业领域的社会服务,作为省评标专家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关注行业动态,参与行业发展,培养行业人才。
领衔人专业讲座
2008年,他在学校成立了建筑工程和工程造价的兴趣小组,带领有兴趣的学生,在他们正常学习的基础上给予更多新知识的强化。后来兴趣小组改成了工程造价社团,用真实案例来演练工程造价的预算和决算。再后来学校年轻的老师也共同参与到社团里面来。2015年江苏省推选省级名师工作室,经过申报,他们顺利成为了省首批名师工作室,因为省里要求工作室要以领衔人名字命名,以体现对领衔人的尊重,所以工作室就叫“江苏省杨正民工程造价名师工作室”,这是属于工作室所有人的集体荣誉,更是属于学校的办学荣誉。
学校也把他们名师工作室的相关经验向全校各专业工作室进行介绍,推动老师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带动了全校其他专业工作室共同向前发展。现在学校又发展了三个省级名师工作室,七个市级名师工作室。
杨正民主审主编的行业教材
数十年来,工程造价专业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定额计价到清单计价,从手工算量到BIM技术运用,从传统招标投标到电子交易平台使用,从单一阶段造价咨询到全过程造价管理。这就需要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上要不断创新,顺应专业发展的方向,立足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杨校长说,随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工程造价专业将不断向系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作为职业教育人,创新发展是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个最关键指标:就业
杨校长介绍说,从现代职业教育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也是占了一个先机。学校从1982年就开始和德国合作,引进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也就是学校和企业来共同培养学生。
从潘局长(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到学校担任校长开始,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也进行了大胆地改革,采用了系部二级管理的模式,释放了所有老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在升格为五年制高职校的机遇点,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改革,引进老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层次都有所提高。同时也把老师送到相关的企业和高校去进行培养,提高老师的实践水平和理论基础。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接触,我们了解了一些学校领导的工作节奏,他们“不是在和企业洽谈,就是在去和企业洽谈的路上”,可见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重视程度。除了联合尽可能多的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校还让老师到企业去挂职,杨校长说,“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变化非常快,老师必须能贴近市场最前沿,才能保障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技能不与社会脱节。”
学校的校企联合培养,分为订单式培养、合作培养、广泛性合作三种类型。学校和南京地铁集团、博世西门子公司、华测检测、雨发集团等20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以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就业不仅没问题,还要高质量。近年来,毕业学生数和招聘岗位数的比例达到了1:9,就是1个学生,有9个岗位等着他去选择。
每年有数十名学生入职十四所
此外,学校连续13年,是南京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一名。近3年,是江苏省技能大赛第一名,建筑工程类大赛,每年在全国比赛也都是第一名。所有取得大赛好成绩的学生,都是企业高薪抢夺的对象,比如目前每年都有以事业编的形式入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的大赛获奖学生。
“职业学校最关键的就是就业”,杨校长说。无论是双元制教学、二级管理,还是师资队伍提升、校企合作、参与技能大赛,学校所做的一切特色化办学举措都紧紧围绕着“就业”这个老百姓的核心关切。
一个成就感,来自学生成长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已于5月1日正式实施。
“社会面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原来职业学校的老师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职业学校,现在学校不少老师把孩子放在学校读书了,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杨正民校长高兴地说。“职业教育让广大学子成功之路更加广阔,能掌握一技之长,撑起一个个家庭,走向共同富裕,实现技能强国梦想,这样的教育,必然会被社会认同与选择,这是必然趋势。”
现在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到处都活跃着职校生的身影,他们凭借着在校期间学到的本领,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职教力量”,同时也为支撑自身与家庭的生活与发展,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是职教人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来源。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管理团队
展望未来,杨正民校长说,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借着《职业教育法》修订带来的东风,在各级领导、专家的持续关心下,不断地“提升首位度,推进高质量”,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做大做强自身特色,打造学校在全国的职教示范品牌形象与地位。
一个期望,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更好的教育,期待更多更好的职业教育,以及更多和杨正民校长一样,一心一意做教育的践行者。
(万晓东 鹏程 顾小燕 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