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心得】新形势下加强全民国防意识的几点思考

2022年06月06日 22:19:00 | 来源: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关键在教育,基础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从民族和国家安全方面着眼长远,充分论述了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已是迫在眉睫。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当今为太平盛世,愁的只是钱挣少了,即使耳闻黄海危机、南海危机,也都认为这是政府和军队的事,与己无关。殊不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思考一,和平积弊导致放松警惕,加强全民国防意识要久久为功。国防意识,简单地说,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思想观念,它既是一种主体的自觉意识,也包括群体的潜意识。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安危,固然主要与其政治状况、军事实力、经济力量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等有关,但国民的国防意识与国防精神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孙中山强调:“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长期的和平环境最容易使人们对国防问题麻痹大意,丧失必要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而这种观念和精神一旦失去,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成为纸壁沙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作为战胜国,虽然花费巨资筑起了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但对国防教育却极不重视,厌战、恐战情绪上下蔓延,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长驱直入。法军总司令甘未林在希特勒进攻法国不久的一个报告里曾讲道:“今天所动员的人员,在两次战争之间的阶段,并不曾受到爱国精神的教育。所以他们对于决定国家命运的决斗,在精神上是毫无准备的。我方正面之所以被敌军突破的主要原因,是部队的自动溃逃。”类似的教训在我国历史上同样屡见不鲜。“提高警惕,准备打仗”是中华民族多年来遭受列强欺压后,喊出的一个历史性口号,今天同样适用。所以,培养全民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公民国防意识不能光靠战时去培养,在和平时期更应该不断强化。

  思考二,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基础在教育,重中之重是爱国主义教育。前不久,网上有句流行语:“今天你爱国了吗? ”尤其是每逢元旦、国庆,中央电视台也会在闹市区作随机采访。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最近几年,社会方方面面的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已经在觉醒。走入时光隧道,翻开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斗争史,不难发现,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意识历来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主流,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中华民族的精英,用剑、用笔、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乐章。从孔子的“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黄遵宪的“寸寸山河寸寸金”到陈天华的“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等等,这些千古绝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闪光点,它激励着我们民族威武不屈、自强不息,维系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这些精神的力量和养分,滋养着中华儿女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外敌,守住了疆土。

  思考三,不忘初心逐梦前行,采取“三个深化”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在我看来,加强全民国防意识要做到“三个深化”:要在深化国防实践中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国防实践需要国防意识的强力推动,国防意识要靠国防实践来深化巩固。新形势下深化国防实践、加强国防意识,着眼点就是要引导公民把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成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着力点就是要集中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切入点就是要突出抓好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动员工作。要在严格国防执法中深化全民国防意识。近些年来,我国国防立法步伐大大加快,但国防建设领域执法力度偏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执法监督人员严格执法监督的思想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国防执法涵盖面广,协调和执法的难度大。因此,军地执法监督机关和人员应强化从严执法意识,按照分工切实履行好各自在国防执法监督中的职责;国家权力机关、政府部门和军事机关在各项国防执法监督活动中应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形成国防执法监督的合力。要在推进国防建设中深化升华全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工程,属于国家战略行为。光靠某个公民、群体或某级职能机关的国防意识作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国防教育,把广大公民的国防意识升华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有力地推进国防建设全面发展。同样,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大作为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就能更好地激发广大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文章摘录自《爱我人民爱我军——江苏省省管干部国防教育心得录》(2017年版)

  作者:葛恒雷 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副巡视员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