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创作的普法短视频《爱的家长会》引爆朋友圈,聚焦社会热门话题“父母如何依法带娃”,35分钟点击量超10万。
这是“钟检订制”新媒体工作室创作的第43部普法短视频,而拍摄视频的灵感则来源于圆梦主题的贺岁电影《私人订制》。历经五年多的沉淀打磨和精心拍摄,“钟检订制”短视频逐渐声名鹊起,破层出圈,已然成为大众喜爱的检察文化产品。《皇位继承那些事儿》情景剧短视频在“第五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中斩获大奖,更获评“CCTV2020年度影响力法律融媒体作品”。6月8日,记者在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见到了这个将高质量普法视频推送到市民眼前的“钟检订制”团队。
不是科班的“科班”
“钟检订制”团队的6个主创成员。“作为团长,我主要把握大方向,让年轻人行驶在正确的航向上,让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钟楼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袁煜谈及“钟检订制”团队时,这样告诉记者。
“我一直有个影视梦,想不到真能有一群志同道合小伙伴,白天研究法理,晚上主动加班策划剧本,构思画面,我们发挥各自特长,将检察业务与影视传播相结合,实现编导梦想。”钟楼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刘春宇说道。
“钟检订制”品牌团队
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胡兴坤是主演成员,塑造出了很多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最令他激动的是,《顺流》成为扬州检察机关“益心为公”发布会的开场视频,“这种成就感让我倍感骄傲、满足、幸福。”
一看就让人忍不住笑的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武斌,自带喜感。业务繁忙的他,从不耽误拍摄,他认为:“普法也是另一种办案。”
这个团队中年纪最长的老耿,是前几年通过社会化招聘进入检察队伍的新兵,从法律“门外汉”,逐渐在法治产品拍摄中,慢慢学习新知识,成为大家眼中的专业“法律顾问”,他说“和大家在一起,心态年轻很多,感觉自己又焕发了青春。”
技术IT男张霁融是“技术智囊团”的骨干成员,遇到拍摄瓶颈,他就身穿“马甲”穿梭于各大技术网站,发帖求助,讨教取经,以最小成本获寻最大技术帮助。
“我们正在积极打造个人IP形象,致力将‘钟检订制’的文化品牌影响力几何倍增长。”办公室主任汪寅畅谈未来时充满信心。
2018年“钟检订制”工作室成立时,除6名主创成员外,还有6名热爱影视艺术、熟谙网络表达的干警携手加盟,为宣传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为视频创作贡献灵感和创意。
他们不是科班制片人,却能精准契合检察所需、群众所盼,用务实的选题赢得关注;不是科班导演编剧,却能在集体讨论中激发灵感,用精妙的构思征服观众;不是科班演职人员,却能以专业演员的要求去模仿和塑造,用炸裂的演技圈粉无数;不是专业摄像制作,却能玩转无人机、摄像机、云台和各类剪辑软件,用极具电影质感的画面讲述法治故事。
跨次元的“突围”之旅
2021年1月,我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工作室紧贴社会热点,首次试水制作普法短视频,将民法典“继承篇”中的条款融入康熙王朝“九子夺嫡”的历史背景中,通俗生动解读相关法律常识,就此开启普法短视频创作的“突围”之旅。
2021年初,该院刑检部门向工作室发来首份“订单”,主题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践行落地。工作室当晚召开主创成员碰头会,多轮头脑风暴后脚本提纲出台,运用大众熟知的经典IP《鬼吹灯》的构思结构,以一场穿越剧来生动诠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原则,把法律制度形象的展示给大众。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锦绣”
众人拾柴火焰高。2021年钟楼区检察院出台《关于加强“钟检订制”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动员鼓励全院干警加入“钟检订制”行列中,根据贡献度计入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踊跃加入,案例素材、新规新法、创意主题,纷纷传送到工作室,一部又一部个性化订制普法视频播发,生动还原检察工作,紧扣群众关注热点,让法律可见可感,寓教于乐。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敏表示:“下一步我们钟楼检察院将进一步扩大“钟检订制”的品牌效应,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态度、有品质的视频产品,实现最佳的普法效果,推动我们的检察工作更高质量发展。”目前,工作室的固定成员已扩容至30人,创建了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剪的制作全流程生产线,钟楼区检察院全员参与,集智众创的法治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兴生认为:“‘钟检订制’是常州检察机关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坚持创作源于司法实践,高于司法实践,又不偏离司法实践。一方面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引领和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另一方面实现了‘检察业务丰富积淀检察文化、检察文化深度融入检察业务’的有机结合,凝心聚力,进一步拓展了检察工作的社会效应,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来源: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汤琤 谢博涵 通讯员/王卉卉 黄敏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