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62年前四望亭“文保合同” 见证扬州人文物情

2022年06月12日 08:52:47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世纪60年代的四望亭(资料图)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民陈锴向记者展示了有关四望亭的“文保合同”的照片。这份“文保合同”的原件由陈锴的外祖父曾立哉传到陈锴表弟曾志伟的手上。曾立哉1976年过世,享年79岁,生前是一位热心于文保工作的志愿者。

“文保合同” 赵磊 摄

  四望亭《文物保护合同》见证文保往事

  陈锴今年72岁,是扬州市文广旅局退休干部。他介绍,外祖父曾立哉生于1897年,成家后以开米行兼卖烟酒谋生,小店铺和住房就紧挨着扬州四望亭东门石阶右边。铺板店门朝南,门牌是开明桥28号。

  陈锴说,现在家里还保存着1952年扬州市首任市长杨祖彤和1960年赵玉文市长签发的奖状,曾立哉还担任过扬州市人民委员会甘泉路办事处四望亭居民委员会的副主任。

  四望亭是扬州市老城区的一处标志性古建筑。它系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尖式瓦顶,底层四面皆有拱门与十字街道相通,原名“文奎楼”,后名“魁星阁”,与“文昌阁”齐名。

  关于合同签订的背景,陈锴介绍说,扬州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早在1960年5月,就以甘泉路办事处为甲方,四望亭居委会为乙方,签订了苏文管字第0326号《文物保护合同》。经过技术检查后,又建立了由4人组成的文保小组,“当时我外祖父曾立哉任职四望亭居委会副主任,同时担任文保小组组长,其他3名组员分别是当地居民代表陈王氏、治安员于长珍和居民区文卫主任虞丽川。”

  历经62年漫长岁月 依然清晰完整

  从陈锴展示的这份《合同》照片看,虽自1960年5月签订以来,已历经了整整62年漫长岁月的磨损,但依然完整、清晰,保存基本完好。

  记者看到上面明确写有6条保护四望亭的职责和义务,比如:“乙方应严防任何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事件发生”、“应经常注意保养或检查,遇有人为的或自然的损坏现象,应及时修理或抢救,并向甲方报告”、“应设置必需的消防设备,切实防止意外”等。

  陈锴回忆,“在上世纪60年代,我记得当时文保小组的成员们都对保护四望亭十分尽心尽力,认真做好日常守护和经常巡查工作,是不取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周围的居民群众也都非常支持和配合他们的工作。我自己作为城西区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也曾随同外祖父逐层检查过四望亭的维护情况,并打扫卫生。外祖父也多次对我进行过爱护文物、防止破坏、安全防火等教育。”

  “要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陈锴感慨,扬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希望每个市民都跟前人一样,自觉爱护文物、保护文物,为建设扬州不断多作贡献。”

  延伸阅读

  四望亭之谜

  据悉,四望亭始筑年代有宋明两种说法,一说南宋嘉定年间,一说明嘉靖时,其“身世”还是个谜。

  据专家介绍,其实南宋嘉定年间的四望亭是确实被《江都县志》记录在册的,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消失不见了。明嘉靖三十八年,在江都县学建魁星阁,但由于四望亭的名气太大,民间仍把它叫做四望亭,于是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了。

  虽然始筑年代有小小争议,但四望亭的历史比文昌阁早,所以四望亭被认为是古建“前辈”。清康熙、雍正年间均曾对四望亭进行修葺。1962年,四望亭被定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