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兴安盟西北部,是一个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边陲小城。
2014年1月26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阿尔山市,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步履深深,嘱托殷殷。8年多来,阿尔山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生态建设成绩亮眼,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开启了百姓安居乐业、城乡繁荣发展的幸福新篇章。
“忧居”变“安居”。走进阿尔山市林海街鸿旭小区,笔直的兴安落叶松环抱着幢幢亮丽的回迁楼,林业退休职工郭永财夫妇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8年。
“总书记来到我们家,关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要让大家早日住上新房,真真切切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上。”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家里“做客”的场景,郭永财老两口仍难掩激动,“现在我们告别了‘板夹泥’房,住进了新楼房,冬天屋里既暖和又干净,上厕所和洗澡再也不用受冻,可享福了,盼望总书记再来看一看!”
住有所居,承担着老百姓最朴实的期待与梦想。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累计投入42亿元,改造棚户区房屋10400户,棚户区居民全部“出棚进楼”。据统计,棚改惠及全市一半以上居民,超过3万人从“忧居”变“安居”。为巩固棚改成果,阿尔山市持续完善道路、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新建居民广场、加大绿化等,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曾经,阿尔山市棚户区“夏天雨水倒灌,冬天四壁白霜”。如今,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既改出了城市的如画风景,更改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砍绿”转“护绿”。来到阿尔山市,眼见碧绿的草地、郁郁葱葱的林海美景,耳闻婉转鸟鸣、潺潺山泉和风起林间的自然交响,连呼吸的都是近乎令人醉氧的林木清香。
“这些年,阿尔山市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林区里的小动物越来越多了,时不时能看到驯鹿、雪兔、野猪,近一两年更是冒出来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新奇动物。”在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工作了32年,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管护员白玉华见证了停伐后林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点点滴滴。
图为阿尔山市郊的特色雪村夜景。 王正/摄
阿尔山市是一座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然而,长期过度开发,前些年当地可采林木资源已近枯竭。为了守住绿水青山,阿尔山市把保护森林和草原作为重要任务,2002年开始实施禁牧退耕,2012年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国有林场全面停伐。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累计实施天保工程1650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植树造林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5万亩。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地下水、地表水均达Ⅲ类标准,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贡献。
阿尔山市因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内蒙古的“绿色明珠”。
“绿水青山”成“幸福靠山”。阿尔山市处于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拥有温泉、湿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阿尔山市全面停伐后,以林木资源为依托的主导产业逐渐萎缩,出现大批林业富余劳动力,如何促进林业工人再就业,成为当地转型发展面临的“大考”。为此,阿尔山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立足生态谋发展、围绕旅游抓产业,通过“旅游+”战略,全面开展经济转型,全域旅游、非遗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等不断壮大,旅游年收入从2014年的15.7亿元增长到最高超过60亿元,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4月,阿尔山市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
作为白狼林业局的一名老林业工人,得益于阿尔山市的绿色转型,于九江不仅从伐木工变为护林员,还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当上了导游,办起了“林家乐”,带领游客欣赏林海雪原美景、体验林俗文化等,每年都有数万元收入。和于九江一样,越来越多的林业工人搭上旅游“顺风车”,在护林守绿之外,经营多种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成为阿尔山市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今的阿尔山市,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张亮眼的“绿色名片”!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阿尔山市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守住了“绿水青山”,开发了“冰天雪地”,赢得了“金山银山”,走上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