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近十年,江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工作推进措施,着力守底线、补短板、扬优势,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近十年间,江苏农林牧渔总产值从5200亿元增加到8000多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万元增加到2.68万元、增幅达123%。
6月27日上午,“奋进新江苏,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发布活动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回顾总结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共同展望未来乡村发展图景。
近十年,江苏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全面调整充实省市县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各级党委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是系统谋划重点工作举措。先后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我省实施乡村振兴的“任务书”“路线图”。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三是设立重点工作专班。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专班等推进机制。
四是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建立重点任务分工制度、月度工作计划报送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按季调度重点工作进展。连续3年开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专项督查和实绩考核工作。设立省乡村振兴表彰制度,评选表彰65个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200多个先进个人。
近十年,江苏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农”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坚决守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出台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实施意见等,将我省8500多万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49.2亿斤, 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呈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好形势。
二是大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积极打造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全省10亿元以上县域产业185个,全国产业强镇6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6个。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开展“苏韵乡情”等系列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推介活动,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902亿元。
三是着力强化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2次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建成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66.5%。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轮作休耕试点,建设16个部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高位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全面完成退捕任务,在国家组织的综合考核中,我省获“优秀”等次。
五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近17万家和8.5万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07家,其中国家级99家。
近十年,江苏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宜居宜业而且更加美丽。
一是突出乡村规划引领。开展“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行动,指导各地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二是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同步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完成苏北三年3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
三是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并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苏州、太仓、昆山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等先后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四是深入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试点示范逐步转入试点深化和面上创建,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46个。
五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省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已达99%以上,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农村地区4G网络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快递进村”省域全覆盖。
近十年,江苏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品质不再有明显落差。
一是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出台《关于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协调推动各部门出台衔接政策,形成1+29帮促政策体系。
二是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2021年全省农民收入达到2.68万元,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
三是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超9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高于国家的省定办学要求,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基本做到每个建制乡镇1所公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1个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十一连增”,达到每月187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以设区市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四是探索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体系。新北区薛家镇等6个镇、浦口区永宁街道青山村等60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宿豫区推行“三定四专五化”等3个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常熟“小线杆”破解大难题等2个案例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近十年,江苏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出台省委一号文件、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措施、“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重大政策文件和规划,聚焦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出台系列有力政策举措,出台财政金融支农16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二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聚焦“育、引、用、留”关键环节,创新基层专技人员“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政策举措。明确市县单列不低于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保障和规范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实施细则。整省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每年培育15万农民。连续五年承办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
三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示范。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全国第一个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的合作框架协议。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扎实推进4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13个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
四是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昆山等6个县(市、区)入选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水稻收入保险试点、农村产权市场标准化建设、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等一批创新成果在面上推广。
目前,“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一步,江苏将加快推进坚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治理路径创新,推动富民增收,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打造试点示范典型等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