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共签约42个项目 海门经贸投资洽谈会开幕揽资超560亿元

2022年06月29日 11:19:3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5月18日,“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过江通道地方配套工程全面开工,标志着海门正进入“通江通海通上海连南通主 城”的新阶段,海内外客商也正迎来投资兴业的“窗口期”。6月28日,2022中国海门经贸投资洽谈会开幕,现场签约42个项目,总投资超560亿元,为海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中国海门经贸投资洽谈会暨金花节已连续举办了27届,成为海门区展示发展成果、增进友好情谊、扩大经贸合作、寻求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也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此次签约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其中,小分子药物CDMO平台及制剂研发生产等重大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超300亿元;国际食品智造和供应链管理产业基地等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超15亿美元。

  去年以来,海门致力打造“七群十二链”,以船舶海工为特色的标杆产业集群、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合金新材料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 以现代建筑、现代家纺、智能装备制造为标志的三大传统产业集群、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检验检 测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加速壮大,“1+3+3+N”的现代 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就近配套、链式发展正成为海门产业最鲜明的特征。同时,海门聚焦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特色小镇、3个区级园区,一体推进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方向的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67位,一年前移了18位;以生命健康为重点的临江新区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细胞培养基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模式动物基地;以钢铁产业为骨干的海门港新区成为大 通州湾的重要支撑;以现代家纺为主体的三星镇、以合金新材 料为补充的四甲镇成为“全国千强镇”;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正余镇建成“国家级机器人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的平台让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如虎添翼,海门以苏中苏北唯一“全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建设为契机,以3年新建10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新建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新增100亿科创基金“3个100”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载体的孵化作用和资本的撬动作用,沿江科创带“研值”倍增,謇公湖科教城、东布洲科学城“双星闪耀”,生物医药科创园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双创人才”“双创团队”入选数连续4年位居南通第一。

  目前,海门正站在新时代发展最强“风口”:计划明年开工的南通新机场占地规模超过虹桥机场,拥有4F最高飞行等级,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目前机场选址方案已稳定,航站楼距离今天会场不到10公里,建成后将为海门打开面向世界、联通全球的窗口。计划今年开工的北沿江高铁穿越崇明岛过江与上海连接,串联起中西部地区经海门直达上海的沿江大动脉,与南通新机场组团打造“轨道上的机场”。有“长江第一隧”之称的海太通道,定位为公铁两用,是长江以北地区直达上海、苏州通勤时间最短的过江通道,其地方配套工程已于今年5月全面开工。

  风口之上,海门对标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标准,聚力打造“万事好通·马上办”营商服务品牌,努力为海内外客商提供最适宜的土壤,通过深入推进“一门一窗一网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放大“不见面审批、零缺陷服务、精准化监管”品牌效应,高频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创新实施信用承诺、容缺审批、帮办代办,量身定制项目审批“最简流程图”“预报预审图”“进度责任图”,为重点项目建设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在海门开办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办理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分别仅需1个、2个、20个工作日办结。今年,在海投资千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产业基地正式投产,从签约到开工不过224天,从打桩到点火不过19个月,创造了重大项目建设的“海门速度”。

  开幕式上,京东科技集团和海门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星群、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军奇等成为海门首次面向全球聘请的10位产业发展顾问。

  本次经贸投资洽谈会采用“一主七副”的活动模式,将先后举办康佳(海门)科创园项目开工活动、中国海门·叠石桥时尚消费节系列活动、总部(楼宇)经济产业招商推介会、数字经济发展专题招商会、2022“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2022海门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专题活动暨机器人特色小镇专题推介会、东布洲科学城产业研讨会等子活动。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龚丹 姜晨光 编辑/许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