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燕,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浦口区教育系统妇联主席。授予江苏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导游项目一等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兼任南京市文旅集团副理事长,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南京市余晓燕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主持江苏省教育十四五规划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主持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创新型教师团队培育机制实践研究--以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为例》,近年来参与教材编写3本,发表论文多篇。
教育宣言: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自我发展。
民族实业家张謇有句话叫做“师范为教育之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大力培养师范类人才,师范中专、师范专科院校非常吃香,在招生批次中都是第一批次,以遴选优秀生源就读师范专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余晓燕以超过南京四大名校录取线的成绩开启师范生涯。后来,她又通过全省选拔,顺利考入晓庄学院深造,与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琴棋书画样样要学,进校之后就让你感觉到自己很重要,学校有浓郁的教书育人的氛围”,回忆起自己在晓庄的读书时光,余校长不免露出自豪与幸福的神情。
心灵上的交互,才能育人
余校长说,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小学老师,父亲从小就希望她做老师,小的时候父亲对她的要求就是每天练一张毛笔字。她也从父亲身上看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带给他的快乐,父亲留下来的满满一箱教育手记,也是她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汲取教育素养的重要资料。父亲当年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有的在全区考试排名第一,他也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获得了南京市劳动模范的称号。带给父亲幸福感的,并不是获得了荣誉,而是育人育才带来的内心的成就感。
“因为父亲是老师,所以对这个职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爱上这个职业是我从事了教育以后”,余校长介绍说,“教学相长不是一句空话。实际上你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学生也会反馈给你他的获得情况,师生之间实际上是有情感交流的。”余校长认为,作为老师,选择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还要对其他人负责任。老师应该是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就像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心灵上的交互,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是把真善美内化,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去感染学生。
当好老师,还要全方位锻炼自己,锻炼自己的“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这个是老师的基本功,还要做一个全能型的人,涉及教学能力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涉猎。因为师范功底扎实,余校长教过语文,教过音乐,教过财会,还教过公共关系等课程,最终因为学生和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定格在旅游学科,以一己之力包揽了学校所有的旅游学科课程,刚转行教旅游那一年,她和孩子们一起报名考导游证,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努力,最终19个孩子和她,20个人都考到了导游证。如今旅游学科已经是浦口中专的王牌专业,并且在全省连年第一。
放下专访去送考
在专访余校长的过程中有个小插曲,访谈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余校长出去接了个电话,然后就消失了。我们挨着行政楼找了个遍,也没能找到。学校老师说,“余校可能还是去送考了,她之前不是说时间冲突就不去了的么?”果不其然,半个小时后,余校长匆匆回到了办公室。
“今天本来是让其他校长去送考的,后来还是忍不住去了,实在抱歉”,余校长解释道,“之前每次送考我都去的,有时候他们出发很早,我住得远,基本上夜里3点就醒了,就怕错过他们的出发”。她觉得孩子们和老师披星戴月,为梦想努力拼搏,在他们人生重要的时刻就一定要把自己作为校长的爱传输给他们。在技能考试的过程中,逢年过节她一般都会在学校,在家里团聚过以后,再晚都要回学校一趟,去转一转,跟老师们打打招呼,有时候也会把家里面零食什么的带给孩子们。今年,她更是当着孩子的面带着学校一套班子,恭恭敬敬地为每一位老师递上这个夏天的第一杯冰咖啡。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你用钱去激励,用其他的物质的东西,名利的东西,我觉得都达不到最佳效果”,余校长说,“我觉得最佳效果就是我懂你,我知道你内心深处这个时候需要怎样的温柔对待”。校长和老师、学生之间的心灵相通,心意相投,造就了浦口中专综合高中的辉煌基因。和谐、奋进、有爱,有温度的教育感染着学校每一位师生。
正如余晓燕校长所说,这个学校空气里面都弥漫着关爱的味道。
绿叶对根的情意
余晓燕校长毕业后就在现在的浦口中专,这个学校是区县合并的学校,后来又并入了电大,并入了经贸学校。在十年前,她离开这个学校,去教育厅、教育局工作了一圈,但是心没有离开。余校长说,离开这个学校以后,她给全校所有老师特设了一个铃声,十年来手机换了很多,但是铃声都是那首《绿叶对根的情意》,在她的心中,浦口中专就是她的家。
面对这样一个家以及家人,余校长觉得自己是一个矛盾体。作为校长,她必须要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尤其她又是非常认真的人。一些严格的管理举措面对家里的老师们,自己于心不忍,但是不得不做。“抓规范,抓内涵,这是学校前进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一定要把大家从舒适区拽出来”。在打理繁忙的学校管理事务的同时,她坚持带班上课,坚持参加技能大赛,并且成绩不俗。老同事们看着她以身作则,更多的是选择理解她,跟着她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校老师工作做得不对或不到位,我一定会指出来的。因为这不是我家的事,这是学校的事儿。我不能因为你的疏忽,你的不认真,你的能力不足,把学校的工作耽误了,影响了这个团队的前进”,余校长说,“因为我对这儿有感情,大家也了解我这个人做事情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我所能达到的最好。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浦口中专高质量发展。”
这样子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因为从小到大,看到了父亲没有因为成绩不好,对任何一个孩子有过什么负面评价,余校长也不认为那些成绩一时不好的学生,就一定不是好学生。“纯净的心灵,对生活的热爱,三观正确”,这是她心目中的好学生形象。父亲穿越40余年周期的教育言行,也让她在耳濡目染之下,对教育的本质看得更为客观,人的发展是过程性、多样化的,真的不能以一时的标准来评判。
“可能年轻老师要知道的就是,教育是一个陪伴的过程,陪伴孩子的成长,你走进他的内心,才能走进他的世界”,余校长说,“这里要提到把每一节选修课上成高光时刻的谢方泽老师,他之所以这么认真,是因为内心的热爱,是因为肩上的责任。在他心目中,讲台很神圣,他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我觉得不仅备的是知识,也备的是责任,还备的是情感,他是注入了一种情感。”
英国教育家诺斯•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更要让学生认识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擅长的,所喜爱的。“对自己有一个认知,然后选择自己擅长和喜爱的,我觉得是成功的一个起步”,余校长说,“只有客观地了解自己,才能在每次做选择的时候,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在选择了以后就认认真真地去对待,踏踏实实去努力,去工作和学习,其实人生就是成功的、圆满的了。”
(万晓东 顾小燕 苗喜荣 季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