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溧阳姜下村:依靠农业资源 实现就地致富丨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

2022年07月06日 13:34:5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以鹅为媒、与花相伴、蔬菜配送、乡村文创……瓦屋山下,神女湖畔,有个小村庄名为姜下村,以“农”字当头发展当地产业,村民过上了“神仙”日子。7月5日上午,江苏广电总台“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来到了常州溧阳市竹箦镇姜下村。这个村依靠养鹅、种菜、种植蝴蝶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宽广。他们的一只高品质鹅要卖到350元,而且供不应求,被戏称为“爱马仕鹅”。


 (视频请戳↑)

  一只鹅扑腾出一条产业

  走进姜下村,仿佛进入了鹅的世界,田野中、池塘边、村头路口全是鹅的各种雕塑,在这里,“鹅是很有地位的”。

  瓦屋山下,神女湖畔,独特的山水造就了竹箦风鹅别样的味道。早在20年前,姜下村的“竹箦风鹅”就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奖,被誉为“中华第一鹅”,2008年,溧阳风鹅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丽的姜下村有个响亮的口号“鹅鹅鹅 美好生活向天歌”。风鹅产业已成为姜下村的致富密码之一:这里的鹅生长期长达200余天,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高品质的风鹅每只售价300多元,食客依旧络绎不绝。村里还开发了风鹅肫、鹅掌、鹅头、鹅翅等一系列小包装美食。

  “我们去年仅鹅相关的产品销售 1200万元,今年预计超过2000万元。”姜下村党委书记吕岗华说。

  为了保证品质,村里聘请了江西农业大学周永昌教授作为长期顾问,指导村民提升养殖技术,并以保护价进行收购,这样既能确保生态养殖,也能增加村民的收入。村庄还打造了鹅农场乐园、鹅餐厅、鹅湖等,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铁锅炖大鹅 大家都喜欢”

  1971年出生的张志新是土生土长的姜下村人。不久前,他开起了农家乐,特色菜就是土灶铁锅炖大鹅。来到他家的厨房里,记者看到竹子柴火烧得噼噼啪啪作响,大火苗子一直露出灶台外面,大锅里,大块的鹅肉翻滚,滋滋地冒着香气,十分诱人。

  “这道菜至少要烧两个小时,把水煸炒干,重点是要不停地翻炒。一份菜是半只鹅,正常的话在180元,如果是整只鹅我卖到350元。大鹅是我们这个村的一个名片,客人都比较喜欢吃。”

  “平时每次我能接待二三十人,但像今天我接待的就是5桌了,达到50号人左右,我家的特色就是在土灶上大铁锅炖老鹅。”张志新说,开特色饭店收入很可观,比在外打工强。

  今年五一假期,许多游客涌入姜下,游玩、吃老鹅。面对翻倍的客流,80多位村民主动当起志愿者。“这个假期,我们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0余万元”,吕岗华告诉记者。

  “蝴蝶”飞出小村庄 花香四溢

  姜下村的蝴蝶兰也很有名。今年春节,村里几个大棚的蝴蝶兰更是卖到断货。溧阳市西汤花房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吕政洋这几年一直在上海、浙江、杭州种植蝴蝶兰。看到家乡的变化,他决定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种花、养花、卖花。

  “既然家乡有这样好的创业条件,我们义无反顾地就回来了。蝴蝶兰一年的产值大概在1200万左右。我们现在这里可以提供20多个村民就业,然后高峰期可以达到50多个人。”

  吕政洋悄悄地告诉记者,在家乡姜下村投资创业,他几乎能做到成本最低,所以利润比较高,“在这里种花的收益,实际上跟在上海区别不大”。

  “乡村振兴让我们越活越精彩”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环境好起来,日子火起来”,吕岗华说。村里依托特色自然资源,深入培植农业产业,已经形成了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一站式配送服务、田园乡村文旅四大产业。养鹅、种菜、卖花、采摘、乡村文旅……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姜下村的生活愈发丰富多彩。 项目多了,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幸福的笑容更多了。“乡情山水”化作诗与远方,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创业。吕岗华说:  “乡村振兴关键还是产业振兴。从2018年以来到现在,我们在产业上面是可以说下足了功夫,去年产业年总产值超8000万元,规模经营主体占90%以上,带动就业、创业村民800余人。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把产业创新,让老百姓致富,让集体增收。”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