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科举故事(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科第世家”府邸牌坊

2022年07月14日 06:56:1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15名学生,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为基地,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科举的15集精华讲解。我苏以每天一集的呈现方式,和你一起来听听这些学生讲解的科举小故事!

本期宣讲人:姚正扬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六(1)班学生

  大家好,讲好科举故事,我是宣讲人夫子庙小六(1)班的姚正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科第世家”府邸牌坊

  这座牌坊是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族的故居之物,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赐给吴伯宗的。在建馆时由吴伯宗的后辈--吴鸣先生所赠。

  所谓科第世家,是指从事科考人数众多,有多人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科举成为维系家族发展与繁盛的重要方式的家族。

  牌坊主人吴伯宗,是明洪武四年状元,天文学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祖吴可、祖父吴泰运、父亲吴仪、弟弟吴仲实都曾获功名。

  由此可见,吴伯宗家族确系名副其实的“科第世家”。当然,在那个时候,科举考试大多数都是以家族参与的形式,众所周知的有:浙江苏氏家族和山西裴氏家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牌坊,一起观察一下。牌坊约长7米,宽0.75米,高4.1米,抬头往上看,我们可以看到“科第世家”字样的上面是状元仪仗,两边是忍冬纹牡丹纹,还有龙、兽、花草等图案。这个牌坊做工十分精细,走进去还可以看到头顶上刻有一些精美的纹样呢!

  之前说到,这个牌坊是皇上亲赐的,说明吴伯宗考得比较好。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

  吴伯宗在洪武四年的时候参加了会试,取得了第24名的成绩。一般来讲,天子比较忙,殿试时只要官员们按会试的名单批下去就行了。但是由于这是大明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所以皇上亲自来参加。当年定的第一名是一个叫郭冲的人。虽然朱元璋很欣赏他的文章,可觉得他长得摆不上台面,以后出访各大番邦,会被认为大明无人。又发现所有参与殿试的考生中,吴伯宗长得最英俊。而且这个名字的寓意也很好,他当皇帝之前封的是吴王,跟吴伯宗的姓一样,而伯是指老大、第一,宗有祖宗的意思。朱元璋就觉得这意味着他吴王是大明第一的开国祖宗,决定让24名的吴伯宗当本届的状元,而原定的状元郭冲则排到了第二名的位置。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朱元璋对科举的重视。实际上,明代开科不久后,朱元璋认为科举选拔出来的士子缺乏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因此一度终止科举。后来他通过在实践中反复比较举荐与科举的优劣与利弊,最终于洪武十五年恢复科举取士制度,这充分说明科举在明代政治体制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洪武十七年三月,科举制度被定为“永制”,对乡试、会试、殿试的程式都定出规制,并将八股文作为固定的考试文体,为此后科举制度地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