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位于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的祁巷村,深挖资源禀赋,奏响特色产业、高效农业、乡村旅游“三部曲”之后,又催生第四次产业升级,是个不折不扣的“明星村”。但曾经,这里却是黄桥革命老区有名的贫困村。江苏广电总台“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来到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祁巷村,这里的蝶变故事要从村党委书记丁雪其讲起。
时间拉回到二十多年前,当时,集体负债多、贫困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的祁巷村,像个谁都不愿意接的“烫手山芋”。2001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全村3600多名选民中有96%的人用“另选他人”的方式,将村里的能人、单腿残疾的丁雪其选为了村里的“当家人”。
猪鬃加工,一直是祁巷村的传统优势产业。丁雪其决心就以这一传统产业为切入点,依托自己创办的企业,为全村“造血”。
丁雪其回忆,“当时就带动我们祁巷村一千多人就业,一百多家搞猪鬃初加工。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事!这么多年来,我们也遇到了好多好多困难,但就这样一路尝试着尝试着,做到现在。”
凭借着敢闯敢拼的韧劲,祁巷人又把目光锁定了村里几千亩地。打破稻麦两熟的传统耕作方式,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发展高效农业,祁巷先后建成小杂粮、花卉苗木、香荷芋等5个千亩基地。
一同起步的还有“小南湖风景区”。这片荒地上“无中生有”建起来的景区,水系发达,风光旖旎。村里打起了“乡村游”的主意,闲置的民房被加固改造成喜气洋洋的农家乐,并根据当地本土菜肴,开发出远近闻名的“驸马宴”“祁巷八大碗”“素食八样”等特色菜系,撩动无数“尝鲜客”前来一饱口福。
村民王雪萍把自家房屋租出去开农家乐,自己则就地当起了服务员,已经10年,“大家都觉得好吃!我以前也是种地的,房子租给农家乐,我就到农家乐打工,整体收入肯定比种田收入多了。我在农家乐里也能赚到五千块钱一个月。所以左右邻居那些村庄,甚至是跑十几里路的,都来我们农家乐打工。”
现在的祁巷村,岸绿、水清、景美、人乐,全村有300多人从事旅游服务业,甚至连村里70多岁的老奶奶都不闲着,整日在农家乐摊烧饼,每月也有3000元收入,忙得不亦乐乎。
不断优化村庄环境,村党委还广纳贤才能人,鼓励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天津大学研究生丁冬就率先回乡创立“返乡大学生创业园”,在他的带动下,又有10多名大学生相继回乡发展。
而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村里大力培育“研学培训产业”,这也催生了祁巷的第四次产业升级。江苏金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冬告诉记者,“我们建立了泰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就是把‘研学教育’从传统的旅游这个板块里面撇出来,再把文创加进来。从17年底,我们通过几年的品牌创建,目前变成了全国的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我们在建设的时候,就把原来保留的乡村旅游这部分进行了有机整合,所以我们整个项目是跟村里的乡村振兴完全融合的。”
2021年,祁巷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5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862元。如今,产业全面升级的祁巷又开始了“二次创业”。对于未来,丁雪其信心满怀,他要带着村民再造一个“新祁巷”,“要真正实现把大家都带动,都参与到里面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家创业,更多的外乡人来创新创业,大家来共同富裕。”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周洋 江苏广电泰州中心站 泰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