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科举故事(六):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武举石

2022年07月18日 07:38:0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15名学生,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为基地,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科举的15集精华讲解。我苏以每天一集的呈现方式,和你一起来听听这些学生讲解的科举小故事!

本期宣讲人:邓子萱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六(2)班学生

  大家好,讲好科举故事,我是宣讲人夫子庙小学的邓子萱,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武举石。

  武举制度始于武周,武则天于长安二年开设武举,选拔有武艺的人。当时武则天深知自己的位置并不牢固,而稳固权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稳固军权。一般来说,控制军权的最好办法是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亲信,但武则天刚上位时,面对着内忧外患,很多人她根本就不信任,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亲信可以安插,所以武则天选择在全天下广招人才,于是武举便诞生了。

  武举考试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主要考察武经七书,外场主要是刀马弓石,我介绍的这块武举石正是用于外场考试。这块武举石来自清代,高66厘米,长25厘米,宽44厘米,石上左右相对凹刻半月形,以便于考生的抓托。石上还刻有“鳌头、乙卯制、三百卅斤”的字样,“乙卯制”的意思便是指这块武举石是在乙卯年制成的;“鳌头”则有独占鳌头的意思,不仅说明托起该武举石的人已有独占鳌头、拔得头魁的能力,也是对托举者的鼓励和祝福;而“三百卅斤”的意思便是这块武举石足有三百三十斤。由此可见,想要通过武举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武举创立之后,社会上大量出现了文人“弃文从武”的现象,他们自愿为国家效力。唐代人喜尚武艺,文武兼备,一扫前代骨脆肤嫩的阴柔风气,我想这也许就是唐代为什么会迎来大唐盛世的原因之一吧!

  武举从武则天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不过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习惯,武举出身者大多只能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却不能运筹帷幄的指挥战士们。因此,光绪二十七年便宣布废除了武举

  虽说武举最终被废,可没有武举,又哪来的那些战场上英勇的兵士们呢?国家的安危又由谁来保障呢?今天的我们既要学习广博的知识,也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