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南京市教育局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综合育人功能,标定“育好学生、精忠报国”目标,在“突出站位、注重渗透、增强实效”上狠下功夫,逐步形成“在坚守中创新开展学校国防教育”的工作模式,推动全市学校国防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2018年,南京推动学校国防教育的工作“模式”,获得了江苏省国防教育工作创新项目一等奖。
(受访者供图)
一、突出站位,坚持“三抓”。按照《国防教育法》明确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的规定,始终坚持突出政治站位,在整体联动中强化工作力量。一是抓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体卫艺、中教、初教等处室参与共同组织;同时指导各区教育局建立对应机构,明确中小学均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德育主任具体抓国防教育工作。二是抓工作合力。坚持与市委宣传部、市警备区等相关部门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节日加强协作,推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坚持用好南京市国防讲师团、高校、驻宁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老红军、老战士等资源优势,推动学校国防教育融入全社会关心的系统工程。三是抓师资建设。坚持通过召开全市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现场会、组织全市国防教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开展国防教育微课和国防教育案例评选等形式,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培训,提升国防教育师资业务能力。
二、注重渗透,聚焦“三化”。始终坚持整合渗透,在全程育人中厚植学生国防素养。一是突出“融”,推进学科育人“一体化”。突出课堂阵地,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国防教育不仅体现在“操场”,更融入到“课堂”。突出课程研发,充分调动各区、各校主观能动性,创新开发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目前,拉萨路小学开展的“《我是小小兵》学程周国防教育活动”、小营小学开展的“迷彩国防教育活动令”和南师附中开展的“和平需要保卫国防教育课程”,不仅使学校国防教育由“学校”辐射到“社会”,更为全市学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增添了活力。二是注重“引”,构建校园文化“特色化”。指导各区各校在加强校园环境整体规划中,将国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校园整体文化建设中。先后指导江宁区天印高中和天景山小学分别创建了“为往圣继绝学、为国防筑精神”国防园和“我是一个兵”国防教育展览馆,指导栖霞区营防中学创建了“营防中学、国防有我”文化园,在全市学校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与此同时,要求各区、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橱窗、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采取班会、晨会、手抄报、演讲、征文“、国防万映”平台等形式,加强国防文化在校园的宣传。三是立足“恒”,坚持点滴养成“常态化”。要求全市各类学校搞好国防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相结合,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按照学校分类,指导金陵高等职业学校组建了“国旗班”,坚持每天升旗,用升旗仪式强化青年学生爱国报国情怀;指导南师附中坚持每年开展“青春走在路上,少儿志在四方”30公里野外徒步拉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锤炼军人意志和团队精神;指导秦淮区凤游寺小学坚持开展“集章升级”活动,引导学生铭记“国防章”的意义,从小铸牢国防意识。
(受访者供图)
三、紧盯创新,打造“三特”。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与时俱进中增强国防教育实效。一是打造特色学校。以国防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引领带动全市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4所、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8所、南京市国防教育特色学校46所。二是开展特色活动。紧贴时代热点,不断推动国防教育活动创新升级。坚持将“互联网+”概念引入全市小学生国防知识竞赛,参与学生突破56000人;坚持在每年开展的小学国防教育“嘉年华”活动中,融入“真人CS比赛、机器人对抗、手榴弹投掷和军歌嘹亮”等环节,寓教于乐,激发小学生爱军热情;坚持将高中生国防知识竞赛拓展为国防知识技能竞赛,涵盖识图用图、实弹射击、战伤救护、消防演练、真人CS等,培养学生军事素养。三是搞好特别保障。贯彻《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在提高学生军训实效上加强经费保障。市本级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同时市区财政按照1:1配套划拨,保障学生军训。坚持推进“学生军训基地化”。目前,全市65所高中阶段学校基地化训练比例达70%,利用基地先进多元的训练保障,变“单一食谱”为“多样大餐”,不断提升军训质量。学校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导向,进一步丰富学校国防教育内容,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强化广大师生国防观念和爱军拥军意识,为奏响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强音汇聚强大能量。
原刊发于2020年1月16日《新华日报》国防教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