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是宜兴“美丽河湖”建设的目标在宜兴城区、乡村这一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去年以来,宜兴已建成一批美丽示范河湖,其中多条成为全市典型示范案例。这些河湖美在哪儿,是如何建设的?下面就来揭秘宜兴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的“治水经”。
还河湖自然生机
在新街街道潼渚村内,宛如一对翅膀的桥西河把村民的生活休闲区与农田作业区分割开来:一侧村居错落有致,芳草如茵;另一侧禾苗绿意盎然,白鹭闲庭信步。透过清凌凌的河水,可见水草随波摇曳,仿佛与岸上青草、禾苗“共舞”……
村民於顺芬临河而居,如今推窗见绿,移步入园,尽享河景之美。但在桥西河改造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条河原来不流动,也不清爽,一到夏天,我们家都不敢开窗。”於顺芬说,“经过治理后,这条河清清爽爽,还有了健身道和凉亭,我们村的人每天早上、晚饭后都喜欢到河边遛弯、锻炼身体,身心都舒畅了!”
新街街道潼渚村党总支部书记蒋振介绍,桥西河是由两条断头河贯通而成。此前因河道不畅、长期缺少管护,农田灌溉尾水、村民生活污水、垃圾等都排入河中,导致河内淤泥堆积、水质恶化。
去年初,该村结合宜兴“美丽河湖”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启动桥西河综合整治工程。在水利部门的指导下,该村在整治过程中采用“水岸共治”思路——
在岸边,建小型污水处理厂、传输型草沟、设置水质监测点等,对生活污水、农田尾水控源截污,通过生态护坡、景观绿化,提升河岸“颜值”与水土保持能力;
在河道内,疏浚清淤,向上与潼渚河联通、下游设置排水口,与东庄南河联通,并通过种植水草等沉水植物,形成“水下森林”,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如今桥西河水质大幅提升,已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面貌。
“水环境打造好,乡村发展也有了抓手和底气。”蒋振说,今年,该村计划依托山水田园资源,引入民宿等产业项目,用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如果把河湖比作人,治理河湖就像是治病,既要排毒治病症,还要通过内在调理,增强其自身免疫力,让它遇有外来水时,也能自我消化、自我修复。”宜兴市水利局副局长卢刚介绍,打造“水下森林”修复河湖生态系统,是增强河湖“免疫力”的“解法”之一,它不仅适用于农村河流,对于城区河湖亦可行。
去年,宜兴在东氿、西氿种植共计2000亩“水下森林”,如今已初显成效——这些水生植物,不仅能改善自身水质,遇有溧阳、金坛等上游客水过境时,也能起到净化作用。
守好太湖“入口关”。如果说东氿等水域是入湖水质“中转站”,那么,大浦港等入湖河道则是太湖的“守门员”——在东氿经过“水下森林”净化过的水,一路向东,经大浦港等入湖河道,奔向太湖。
这个“门”能否守好,不仅关乎沿岸村民的生活环境,也直接关系着太湖水环境。
尽管重担在肩,但此前大浦港的“守门”压力较大。丁蜀镇浦南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开芳介绍,大浦港河两岸原本分布有6家企业,河道内30多艘住家船,生活生产污水排放入河,给河道带来负担。
近年来,丁蜀镇通过企业搬迁、渔民上岸等一系列措施,为河道及其两岸“减负”。
去年3月,起当地在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中,对大浦港实行河道疏浚、水质提升、岸线绿化等综合整治,让大浦港重焕生机。同时,当地充分利用岸边土地,规划建设亲水平台、景观步道、休闲广场等,给沿岸村民留足了亲水空间。
“沿着河边的景观步道,可以一直走到太湖边,我们每天晚饭后,就来这边散散步、看看太湖美景,很舒服呢。”浦南村村民说。
据介绍,自“美丽河湖”建设开展以来,丁蜀镇共有5条入湖河流像大浦港一样完成整治提升,这些入湖河流的“蝶变”,既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提高当地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为守好太湖“西大门”奠定了基础。
让“毛细血管”常净常清,水的流动特性,意味着,河湖治理不能一劳永逸。为巩固“美丽河湖”建设成果,宜兴水利及相关部门对已治理河湖的提升以及其“毛细血管”——大小支浜的整治并未松懈。
阳山荡位于宜兴市芳桥街道。目前已创成省级水利风景区。为进一步提高滨水空间的互动性,去年,当地将沿岸步道进行全线贯通,融合文化元素修建亲水栈道、平台,修缮河岸土地打造四季有景花不同的特色花海……
在对阳山荡区域环境提升的同时,当地对蒋史港等支浜的整治也在有序推进。
蒋史港穿芳桥街道金兰村而过,是金兰村组生态农田与民居的天然隔离带。
仲夏时节,千亩稻田里,村民正忙着补秧,一行行青翠的禾苗迎风而立,白鹭时而驻足觅食,时而翩飞起舞……这道秀美的田园风景内,其实暗藏“玄机”。
“这些沟塘里,现在种上了水生植物,被我们打造成为了生态湿地;在田那边,还有活性炭堤坝。”金兰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吴志强指着田边说,这些都是该村防治农田面源污染的“秘密武器”。
据介绍,邻近农田的蒋史港,承担着农田灌溉、排涝功能,但因前期农业施肥,农田退水中含有氮、磷等营养元素,这些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去年,当地将“美丽河湖”建设与农田连片整治项目相结合,在做好亲水平台、生态岸坡、水质提升等美丽河湖“标配”建设的同时,通过在田边自然沟塘、河入口缓冲带等区域种植水生植物、放置活性炭等方式,打造形成了一套专门防控农田面源污染的“自然净水系统”——
从蒋史港河内抽水灌溉农田,产生的农田退水集中流向田边湿地,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被湿地内的水生植物自然吸附。流向堤坝,经坝内活性炭二度净化,流向蒋史港,在河入口缓冲带,经水生植物再度过滤、净化。排入蒋史港、流向阳山荡。实现了“清水出、净水入”的良性循环。
蒋史港、大浦港等河湖的蝶变是宜兴“美丽河湖”建设的一道道缩影。
你知道吗?自无锡市“美丽河湖”建设启动以来,宜兴市全面落实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沿湖风光带打造等系列工程举措,不断提升人们择水而居、临水而憩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1年,宜兴市投入资金5.8亿元,建成美丽示范河湖26条,蒋史港河、桥西河等河湖被列入无锡市美丽河湖建设典型示范案例。
2022年,宜兴规划投资4.8亿元,实施城南河、芜申运河、邮芳河等13条无锡“市级美丽示范河湖”工程,同时,规划投资1亿元,综合提升并打造187条面上“美丽示范河湖”。
(来源:宜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