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位楷模就是一座精神坐标。我苏网联合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推出“江苏最美人物”系列专稿。奉献基层的共产党员、创新创业的时代先锋、扎根一线的能工巧匠、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我们将持续讲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记录江苏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和动人事迹,呈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江苏力量、江苏作为。
连接青海西宁与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让民生福祉随“路”而来,给千万藏家带来了改变和希望。青藏铁路建设时,面临着三大难题考验: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尤以冻土问题最难解决。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解决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问题的关键技术,是来自江苏南京的一家民营企业。
这项技术的专利发明者——中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宏新,多年来带领集团让中国研发和制造的设备走向世界。作为一名心系国家发展的科技工作者,他秉持着一颗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初心,在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给青藏铁路冻土区装上“空调”
科技创新技术攻关解难题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气温都低,有的更是极端地貌,极端气候,地表层受低温影响,会被冻住,通俗称就是冻土层。冬天水冻成冰使得地面上拱,夏天冰又化成水四处流动,导致建于冻土之上的铁路路基扭曲变形引发灾难,成为40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科学家和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重大技术难题。可以这样说,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路基成败的关键在冻土,冻土的关键问题在融沉。这是冻土研究专家的共识。
2002年11月,郭宏新在看电视时,看到原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在谈冻土问题。当晚,郭宏新一遍遍查阅相关科研资料,对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反复推敲、论证,将用热棒技术治理冻土的设想,寄到了国家铁道部。他的这一创造性设想迅速获得了国家铁道部和中国科学院专家的高度重视,为此还成立了“中科院南京冻土工程研究中心”。
郭宏新带领科技人员经过研究、试制并在青藏高原野外冻土区进行野外现场测试,终于研制开发出了专利技术产品——“带中心测温管的低温热棒”,被指定为青藏铁路冻害治理的唯一技术储备,为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作出贡献。2006年,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定,郭宏新的热棒技术被评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此后,这项技术还被广泛地运用在青藏公路、涵洞、输变电铁塔、高原机场、中俄输油管线等场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热棒工作组也放在了中圣集团。
“致力于绿水青山”
环保创优研发转化求实效
1983年从高校毕业之后,郭宏新进入南京化工学院热管实验室工作,32岁就担任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但一路顺风顺水的郭宏新心里却有着大大的矛盾:在高校里面,有很多技术沉睡在实验室里。后来他就带了7个志同道合的老师离开了学校,专门来负责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组建了现在的中圣集团。
多年来,郭宏新坚定走国产化创新之路,聚焦石油、化工重大装备国产化的研发和制造,打破了国外在同类技术上的长期垄断。随着国家发展理念的进步,“碳达峰”“碳中和”备受人们的关注,郭宏新带领公司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让企业走上了一条绿色创新之路。
多晶硅是太阳能电子板组建的重要原料,可以高效环保地将太阳能转换为能源利用,但在过去的生产工艺中,生产多晶硅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废弃物,这种废弃物碰到水会变成剧毒物质,而相应的技术被国外企业层层封锁。郭宏新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研发出了中国首台冷氢化反应器,可以把这种剧毒物质变成多晶硅的生产原料,不仅消除了剧毒物质,生产的成本也在下降,十年间成本从30多美金降低到今天的7美金,未来还会降到4美金。目前该项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对国家的“碳达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国90%的多晶硅反应器都在中圣集团。
发展石化行业环保科技,一直是郭宏新和他的团队最为重视的科研项目。在石油化工厂,总是可以看到一种冒着火焰的“高塔”,它日夜不停地燃烧着,曾被当作现代工业的标志,然而一旦“火炬”排放的有毒废气燃烧不充分,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给企业带来高额排污成本,也对周边群众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郭宏新创新提出了“效益型环保”发展理念,带领团队刻苦攻关,研发出了“石油化工装备火炬气回收系统”,用水压封住废气、集中收集并将有效成分转化为锅炉燃料供企业循环利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郭宏新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将国家、社会对节能减排的环保需求与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紧密连接,解决行业中被国外“卡脖子”的高新技术,将企业打造成“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跨入世界高端企业行列”。
始终不忘初心使命
擦亮党员先锋底色
在创业发展之余,郭宏新也在不断思考:做企业是图什么?为了什么?他说:“企业经营发展得再好,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不能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要有家国情怀,要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
在公司内部,中圣集团从党支部发展为党委,郭宏新始终担任书记一职,积极制定了“三一党建工作法”,建成了“中圣人”书记工作室,重点打造了“产业工人技师聘任”“师徒制、导师制”“工匠课堂”“产业工人创新工作室”等特色党建品牌。
郭宏新说,他之所以这么重视党建,源于他的父亲。郭宏新的父亲是一个村干部,19岁就入党了,受父亲的影响,郭宏新对党、对组织一直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工作以后就入了党。当从学校辞职,父亲还语重心长地和他说:儿子,你变成个体户了。建立中圣集团后,郭宏新就想着自己成立党小组。不做自由企业家,按照党的章程严格要求自己和员工,是郭宏新一直以来的态度,也是他的初心。
2004年,他主动接收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福利企业,为27名残疾工人提供工作;2008年金融危机,他代表董事会郑重承诺:中圣不裁员、不减薪;2009年玉树地震,中圣立即捐助了价值300万元的热棒,用于灾后重建;南京突发新冠疫情期间,他率领20多名中圣“卓越匠心团”技术精湛焊工,紧急支援南京公共医疗中心供氧设施建设,以最短的时间为病患打通了供氧通道。
从“老师”变身“企业家”,郭宏新带领一个只有7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的海外上市公司,他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国的第一线,用创新助力“中国智造”。勇挑重担,推动科研转化,实现重大设备国产化,他是新时代全省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近日,他被授予“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称号。
(我苏网编辑/吴莹莹 素材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 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