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铁路如何融入城市生活?4508位南京市民畅想绿色再生之路

2022年07月21日 17:27:5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去年以来,南京在宁芜铁路等城市更新项目上持续深入探索公众深度参与机制。宁芜铁路像一块巨大的棱镜,将宏大的城市问题折射于市民的日常生活。长期以来,铁路对雨花、西善桥等区域造成的割裂、鸣笛噪音、交通堵塞等问题,影响了沿线生活和工作的几十万市民。通过搬迁改造,宁芜铁路将如何更好融入新的城市生活?

  4508位“社区营造师”集思广益

  调研团队精心打磨修改,设计出了具有强烈聚焦点和开放性的调查问卷。今年1月和3月,南京市建委委托东南大学就宁芜铁路搬迁后空间品质如何提升开展了两次问卷调研,共计4508位沿线市民热心参与,回答了这份有30个问题、至少需要6-10分钟答卷时间的网络调研,把对宁芜铁路的再生愿景倾注其中。调研团队经过精细画像发现,积极参与宁芜发展愿景商议的市民中,18-64岁占社会中坚力量的群体约占90%,紧贴铁路工作或每天穿越铁路4次以上的人群超过半数,超过90%的人分布在沿线的赛虹桥、秦虹以及光华路街道,这也是日常交通、生活受宁芜铁路影响的主要街道,他们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具有建设性。

  9大类心愿清单畅想绿色再生之路

  对于宁芜铁路搬迁后的城市空间功能定位,大部分市民倾向于将其打造为集慢行、文化和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景观带及城市绿廊,成为南京典范城市建设的新名片。近千名居民在开放性问题中,列出了消除交通不便、铁路廊道再生定位、慢行打造等九大类愿望清单。宁芜铁路搬迁后留下的数十公里长空间,未来将通过织补和更新,走上绿色再生之路。

  部分建议:

  一:消除交通不便和噪音扰民是共性建议

  与河西融会贯通,打破交通瓶颈,共享发展红利,实现强富美高。(第2209位答题者)

  二:对铁路再生予以高屋建瓴的定位建议

  设立有文化生活气息的、高品质的、管理完善的日/夜市,打造独有的城市文化名片,参考巴黎塞纳河畔的艺术走廊、台湾九分铁路、台湾夜市。(第841位答题者)

  三:对铁路再生后的空间风貌定位建议

  “希望能够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让火车与自然、生产与休闲完美融合” 。(第217位答题者)

  四:对铁路遗址的文化定位建议

  保留工业历史产物,给后人有实物感受,结合生态造景工艺,打造一种便民惠民工程。(第42位答题者)

  五:对铁路廊道的生态建设建议

  品质高,生态好,还路于民。同时兼顾社区配套和经济属性,为城市发展补齐短板,留足发展空间。(第93位答题者)

  六:对铁路廊道的慢行功能建议

  这条路很有历史,而且穿过主城,是难得的线状体块,串连多个区域可以作为自行车和人行的休闲步道,类似于上海徐汇滨江的效果,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健身设施。(第3418位答题者)

  七:对铁路廊道与城市发展、社区关系的建议

  以建设城市绿地为主,配建部分方便市民生活的设施和商业,提升沿线居民生活质量。(第1595位答题者)

  八:对铁路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和运动需求的建议

  关注城市体育,设立健身运动公园、足球场、篮球场,给城市少年青年一个开放运动空间。(第3019位答题者)

  九:对铁路廊道再生的管理和运营建议

  充分利用这一释放出的空间构筑城市与生态、市民与环境的全新关系。可以参考上海一些社区设计,动员沿线社区群众参与互建维护。(第2847位答题者)

  南京市民用他们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着对铁路搬迁后的畅想。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从孩提时代就与宁芜铁路结下了共生之缘,有的是风华正茂的少年人,有的是春秋鼎盛的中年人,或是已至两鬓斑白的老年人。纸短情长,有的市民用一封信的形式描绘出了对宁芜铁路再生改造之后的宁静、生态和美好。

  市民写给调研团队的信:

  这条铁路的历史是从我奶奶一辈开始经历的,确实有个人感情。但是城市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我认为部分道口可以保留,铁轨只要留道口那一节,其余的留着碍事,算是个地标吧。场所方面,1998年上初中时就想有一天铁路要是搬走,相对窄一点的铁路路段可以改成篮球场、老年人活动场、儿童活动场。羽毛球、乒乓球不要建,风大玩不起来的。便民生活上,小行这边居民比较多,生活资源需求大,原先铁路边拆除的门面房可以集中一块重建,早饭店、卤菜店、理发店、小超市都能经营,肯定受欢迎。交通方面,小行紧邻软件大道,开车去河西或凤台南路还要上软件大道高架才能过去,能否调整一下。其他建议,沿路还是别搞什么铁路商业街,现在很泛滥。经济环境不好,没人经营的话死气沉沉,成无人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望集思广益,还利于民。

  不论是政府搭台、倾听民众需求,还是政府引导、居民自主参与更新,都是南京城市更新中对公众参与的不同探索。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建委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城市更新办法》,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为破解更新堵点难点提供政策“工具箱”,进一步激活和强化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城市更新更具活力、更有温度。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尹美又 编辑/王楠)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