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视角看中国|风吹稻浪 渐闻米香

2022年07月22日 16:40:40 | 来源:央视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明天大暑

  高温高湿的气候

  正适合水稻的生长

  因此这时节有农谚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从南到北

  早稻抢收和晚稻抢种

  正在田间火热进行

  稻田里的“群雄论剑”

  挥洒着农人们的豪情与浪漫

  ①“传承派”:“农耕精神”代代传

  早稻主产区湖南

  “00后”农人欧阳玲正驾驶着收割机

  在益阳的稻田间奔忙

  大学毕业后欧阳玲回到家乡

  成为一名酷酷的“农业女孩”

  益阳的现代农业发展很快

  欧阳玲还特意学了值保无人机的操作

  要做农业“多面手”

  这段时间每天从早6点忙到晚12点

  浑身泥和汗

  但欧阳玲说看着抢收的粮食

  就感觉充实、快乐

  她会传承长辈们吃得苦 霸得蛮

  的“双抢精神”

  把青春的汗水洒在

  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广西龙胜大寨村

  “90后”小伙潘岩军在梯田中忙碌着

  龙胜龙脊梯田有“世界梯田原乡”的美誉

  当地农人一直保持着

  祖辈流传下来的农耕文化

  以双脚丈量每一陇耕田

  用双手呵护每一株秧苗

  精耕细作 静待丰收

  潘岩军说秧苗是大家的根

  带来了富足和希望

  ②“艺术派”:把稻田种出五彩色

  福建漳州建设村

  致富带头人黄龙武看着田中长势良好的稻谷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里除了普通水稻

  还种着黑米、红米、紫米和黄米

  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五彩“颜值”

  如同嵌入大地的“调色盘”

  黄龙武说

  年初村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退果还田

  将200多亩柚园改造成稻田

  并种上了五色稻谷

  不仅好看

  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立夏前后种的100多亩早稻已经丰收

  大家都特别高兴

  村里还要把五彩稻田

  打造成农旅打卡点

  让村民们的收入再上个台阶

  ③“技术派”:藏粮于技 助水稻高产

  浙江诸暨的稻田间

  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员张玉屏

  正指导农人们进行“双抢”作业

  从事水稻研究工作21年

  张玉屏的愿望是在田间绘出丰收蓝图

  自动收割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施肥无人机

  ......

  高科技农业机械

  在水稻种植领域越来越广泛使用

  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今年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

  张玉屏团队研发的水稻覆膜插秧技术

  正在田间开展试验

  这项技术能在水稻移栽时

  同步进行机械插秧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土壤

  可抑制田中杂草生长、节水节肥

  张玉屏说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 出路在科技

  能为农户排忧解难 自己打心眼儿里高兴

  全心关注着地里水稻生长的

  还有航化喷洒作业飞机的“90”后机长徐东

  他已在黑龙江宝泉岭上空

  飞行超700小时

  近期正是东北水稻“夏管”的关键阶段

  徐东每天凌晨3点起床

  天气好的话他一天要作业2万多亩

  起降20多次

  还要超低空飞行以保证作业精准

  每次驾驶着飞机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上飞翔

  他都会感叹黑土地“大粮仓”的“实力”

  被农人们夸赞飞得好 撒药严实

  看到田里的水稻没有虫害

  迎来丰收

  他特别有成就感

  徐东说 愿用好自己的技术

  和飞机“画眉鸟”一起守护好家乡这“大粮仓”

  风吹稻浪 渐闻米香

  辛勤耕耘 终有收获

  为了丰收 继续加油!

  总监制|钱蔚 王姗姗

  监制|李大勇 王颖

  制片人|蔡建元

  主编|庞帅

  编导|王聪

  编辑|曹莹

  策划|赵娜 方昕蕾 梁晶 包爽

  视觉|胡俊伟

  记者|闫乃之 李艳君 傅蕾 王洁 杨洋 王海樵 卜鹏

  包装丨樊振泽

  摄像|刘春 沈庆 何利民 董良 陈治铜 吴亦农 阿尔曼 冯超 彭志豪

  歌曲丨《The rise of China》-叶健

  鸣谢|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共益阳市委宣传部 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 中共赫山区委宣传部 中共大通湖区委宣传统战部 诸暨市农业农村局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 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 益阳市广播电视台 漳州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诸暨市融媒体中心 杭州市富阳区融媒体中心 益阳市大通湖区融媒体中心 平和县融媒体中心 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