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至,万物荣华!江苏“消暑图”为你觅清凉 | 小苏说

2022年07月23日 07:00:5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2年7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所谓“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此时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

  大暑虽热,却也是万物生长最繁盛的时节,草木葱葱郁郁,五谷饱满充实。正如《管子》中说: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 · 三候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总结出每一候当中相对应的物候现象,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

  腐草为萤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

  土润溽暑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大雨时行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虐,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如“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等。

大暑 · 习俗

 

  大暑时节,人们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或浮甘瓜于清泉,或沉朱李于寒水,或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

  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这一民俗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传清同治年间,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大暑前后尤为严重,人们以为是五位凶神所致,于是在江边建了五圣庙,更在大暑日这一天,用特制木船将供品送至椒江口外,在那里把“大暑船”烧掉,意为“送暑、保平安”。

  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

  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野菊花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民间素有进入大暑伏天喝伏茶的习俗,去除身上暑气。

  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等功效,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再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常出现旱、涝、风灾,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一组“消暑图” 为你视觉解

  大暑所在的阴历六月也称“荷月”,民间多有泛舟赏荷习俗。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是盛夏赏荷的胜地,苏州一带的人们还将农历六月二十四作为“荷花生日”。“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花出碧泉。”最近两年,荷塘里偶尔还能看到并蒂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征兆。  

  酷热的夏日,吃上几口甜美多汁的冰镇西瓜,温度一下子就降下来了。盐城东台是“西瓜之乡”,东台西瓜以其“皮薄籽少、甘甜多汁、入口即化”的特有品质特征,享誉全国。

  每年七月,正是萤火虫出没的季节。成群的萤火虫在南京灵谷寺景区的树林中穿梭飞舞,流光溢彩的运动轨迹,美如夜晚的繁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夏至过后,暑气蒸腾,不如去竹林间避暑纳凉。盛夏的南山竹海仿佛硕大的天然空调走进其中,清凉、幽静,翠竹成荫,宁静的阳光透过竹叶洒在身上,凉爽中带着一丝暖意。

  炎炎夏日,人们走近溪涧溪水,以一场凉快而又刺激的水上漂流,寻觅夏日的清凉。锡雪浪山依其山势地貌打造出一方漂流胜地,古树参天,遮天蔽日,溪水潺潺,乘着橡皮艇从蜿蜒流动的河道中飞奔而下,溅起一阵清凉。

舌尖上的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湿热交蒸,人容易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因此很多地方都有相应的调理饮食的习尚。

  大暑节气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与此相反,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徐州人习惯在这一天“吃伏羊”,吃新馍、喝羊肉汤。

  当然,夏日消暑美食还远不止这些。苏州的风扇凉面、常州的冰镇酒酿元宵、扬州的鸡丝凉面、淮安的冰镇小龙虾、连云港的凉粉…… 每一道都是满满的江苏味、清凉感。哪道是你的最爱?

  心中存诗意,清凉自然生。送你消暑小诗一首,愿你在唯美的诗意中,远避暑气、清凉一夏!

消暑诗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编辑/方媛,设计/陈奇

  来源/我苏网综合自人民日报、江苏气象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