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发射成功!南航助力叩问苍穹之旅!

2022年07月24日 16:26:32 |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信公众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2414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

  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4次飞行任务,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后续,问天实验舱将按照预定程序与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进入问天实验舱开展工作。在轨2个月后,问天实验舱将实施转位,与天和核心舱形成“L”构型,静待梦天实验舱的到来。

  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基本构型示意图,左侧为问天实验舱,右侧为梦天实验舱,中间由近及远分别为神舟飞船、天和核心舱、天舟飞船,下方为神舟飞船

  按照计划,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将执行3次发射任务,发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空间站三舱“T”字基本构型,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随后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将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并驻留6个月。

  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是航天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在中国航天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南航人在背后默默助力着

  自动化学院王莉教授领衔的“智能配电系统”团队面向空间站等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器智能并网控制及保护技术研究。针对空间站组合体复杂构型后各飞行器帆板遮挡引起的能源均衡配置和使用问题,建立控制模型,将固态功率控制器技术应用于空间站系统各智能配电器中,实现功率的通断控制和安全保护;采用智能并网控制技术实现空间站系统多飞行器之间能源系统并网供电,解决了能源的最优利用和统一调配问题。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占小红教授团队参与了长征系列多型运载火箭贮箱焊接结构研制任务,开发了跨尺度一体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形成了火箭贮箱焊接应力与变形全局高精度调控策略,实现了5米级贮箱焊接变形小于千分之一,助力长征5B运载火箭顺利发射。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超级绝热复合材料课题组陈照峰教授、杨丽霞讲师开发的航天级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成功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低温实验保冷设备。团队历经六年,经过上百次实验开发出超低导热长寿命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突破了气相纳米氧化硅微结构调控、复杂真空成型和封装安装技术瓶颈,确保了真空绝热板性能长期稳定,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在相同保温效果下,真空绝热板厚度仅为传统保温材料的1/5~1/8,解决了问天舱保冷设备轻量化与小型化难题,提高飞船内空间利用效率,为飞船开展超低温试验提供了解决方案。

  南航航天学院陈传志副教授领衔研发的定向装置油脂补加机构已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的研制,该技术通过单驱多动纯机械联动润滑方案,解决定向装置传递链路复杂、摩擦大、误差累积致油膜厚度控制难的技术难题,可实现定向装置隔离域面的分区精准润滑,为我国实验舱的研制贡献了南航力量。

  此外,还有很多南航师生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保障着空间站运行。

  南航校友们,根植“红色基因”、怀揣“蓝色梦想”,走出校园、扎根岗位,汇聚成为了南航校友力量,为“牧星”征程保驾护航。

  今日,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与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占小红、航天学院副教授陈柏屹,进行了直播连线,两位老师带领观众深入了解了“问天”实验舱的苍穹逐梦之旅。

  直播连线截图

  为了让青年学生近距离感受航天魅力,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历程,问天实验舱发射之际,航天学院组织“问天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海南文昌观摩学习。

  团队于716日抵达海南省文昌市,18日观摩长五B遥三火箭转运,24日集中到文昌淇水湾观摩“问天”实验舱发射。

  722日,在观摩文昌航天城科普中心时,团队成员接受了江苏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采访,结合专业知识所学与国家重点型号发射任务背景,讲述了专业方向与航天任务的联系。

  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航天报国情怀,领悟南航学子的使命担当。一起听听现场的同学怎么说。

  得知“问天”实验舱将要发射时,我便萌发了一定要来文昌亲眼看一次火箭发射的想法。我们克服了住宿、交通、疫情等重重困难,一路的艰辛并没有阻挡我们的热情与努力,当火焰喷薄而出,火箭直插云霄的那一刻,我心中感到无比的激动,为中国航天的傲人进步而自豪。作为一名航天学子,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更加认可,也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为着航天报国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航天学院2021级本科生翟昊璟

  作为航天学院的一名学生,能来到海南文昌,见证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升空,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荣幸。当天边传来一声巨响,长五B遥三贯穿长虹,推动的是大国重器,撑起的是民族脊梁。一代代航天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境界,助力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发展。能亲眼见证这幅画卷是一份幸运,更是点燃航天报国情怀的火种,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航天点亮梦想,争取为航天强国之伟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航天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兆寓

  飞天的征途仍在继续,南航的脚步也未曾停止。恪守“智周万物 道济天下”的南航校训,胸怀“长空牧群星”的远大志向,一代代南航人为助力航天梦接续奋斗,源源不断地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更多南航智慧。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信公众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