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的云台山脉中,错落有致的“土味”农家院和特色民宿若隐若现,点缀在苍翠葱郁的山林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驻足打卡、体验假日游。近几年,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依托村中景、景中村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走出了一条“民宿兴村”的新路子,让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连云区宿城街道地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拥有海上云台山、枫树湾、船山、保驾山等4个主景区、26个分景点,是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就地取材’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比较适宜,要让绿水青山变成富民增收的‘聚宝盆’。”连云区宿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惠志江说。
山水兼胜、依景造势,加之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连云区宿城街道的旅游业很快就兴旺起来,成为假日游榜单上的“首选地”。游客纷至沓来,办民宿就成了强街兴村、群众致富的产业支点。当地民宿经营户俞德水说:“每逢节假日,茶香民宿一房难求,年收益可达30万元。”
宿城夏庄,就是因旅游而兴、因民宿而火的鲜活样板。没有土地资源的夏庄,正是瞄准了乡村旅游,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让村集体经济“转负为正”。可以说,民宿经济让乡村的家底厚了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开办农家乐经营协会、打造灯光篮球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成了这几年乡村振兴的新鲜事儿。
民宿产业从无到有,再到连片发展,离不开党组织这个强大引擎发力。乘着全域旅游大开发的“东风”,宿城街道党工委大力实施道路通达工程和绿美乡村工程,在旅游配套服务上做足了“绣花功”。一条条黑化道路、高山水泥路、茶园石板路全域铺设,污水管网、高压线入地全面铺开,转角小游园、美丽庭院、环湖步道全景布点,真正实现了山林有美景、路边有风景、庭院有盆景,为高质量发展旅游业和民宿业打牢了生态根基。
在支部的引领下,在能人的带动下,一批批年轻人回乡投身民宿业。因势利导,街道组织有意向的创业者外出学习,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指导村民兴办民宿。一时间,闲置厂房、土味老宅、荒芜庭院纷纷华丽变身,成为别具一格、古色古香的风情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坐落于山野林间。
如今,宿城辖区内发展民宿44家,年收入超千万,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富了群众、美了生活,小小民宿正凝聚起建设新农村、绘就新生活的点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