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国内选拔赛上,宜兴籍肢体三级残疾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忠庆斩获第一名,将代表中国参加2023年5月在法国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这是自1991年宜兴市参加这项国际赛以来,第5位走上国际赛舞台的陶艺残疾人。
家住张渚镇的陈忠庆
陈忠庆,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23岁时遭遇了一场车祸,车祸导致左腿高位截肢,许多工作都向陈忠庆亮出了“红牌”,原本的阳光小伙,只能被禁锢在轮椅上。飞来横祸,曾让陈忠庆一度意志消沉。后来,他在重新规划人生路线的时候,与紫砂意外结缘。紫砂入门、拜师学艺、闭门锤炼……从1991年到2010年,是陈忠庆的“沉淀”期,年复一年的学习和摸索,让他在创作中自成风格。
技艺上的不断成熟,令陈忠庆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并没有停止努力的步伐。2017年,市残联开始为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做准备,这是最高水平的世界性残疾人职业技能赛事,只有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才有资格参加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国内选拔赛。得知此事后,陈忠庆也想试一试。凭借独到的创作手法和扎实的技能,陈忠庆一路过关斩将,在2019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第一名,成功取得国内选拔赛的“入场券”,有机会争夺国际赛的“门票”。
制定“魔鬼式”的训练方案
国际赛事和国内地方性比赛最大的区别在于,比赛内容及技巧的唯一性,也因此不能使用紫砂创作中打、围、搓等手法,而是要求选手使用拉胚的方式制作工艺品,这对擅长紫砂传统技艺的陈忠庆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为了补齐短板,陈忠庆给自己制定了“魔鬼式”的训练方案,每天早上6点起床,除了吃饭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训练上。为了提升制胚水平,陈忠庆还请来专业老师,对自己进行专业指导。“那段时间天气冷,他的手每天浸泡在泥料中十七八个小时,手掌外侧也因此皲裂了。”回想起那段时间,陈忠庆的妻子心痛不已。即使这样,陈忠庆也没有停止,伤口简单处理一下就接着干。往往是刚要愈合的伤口,因为制作受到挤压再次破裂,而这样的带伤训练,陈忠庆坚持了2个月。
获得全场最高分
今年7月22日,陈忠庆代表江苏省残联参加国内选拔赛。选拔赛要求制作两个同样大小、外形的花瓶。看似简单的作品,统一的尺寸、厚度、外形,考验的不仅仅是制作者的基本功,更是耐心和临场应变能力。由于比赛设备和大家平时拉胚时使用的设备存在功率差异,不少参赛选手不适应,拉出来的瓶子直接坍塌,陈忠庆也是其中之一。
关键时刻,陈忠庆凭借着强大的心理和高超的技艺,顶住压力,重新拉胚,第二个胚成功了。陈忠庆并没有过多高兴,比赛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接下来的时间调整节奏,保证作品质量,是比赛中他遇到的最大难题。这时,他快速抉择,放弃了原本的泥绘手法,改用自己在紫砂花器创作中常用的浮雕手法。借助浮雕的立体造型和透视效果,用树木等造型表现出比赛主题“森林”所包含的意境……
最终,陈忠庆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两个近乎零误差的花瓶,也让他获得了全场最高分。
能够以手工艺人的身份代表祖国与世界上的高水平选手同台竞技,陈忠庆很自豪。
但对他来说,心中还装着更大的梦想。“希望通过国际舞台,把我们陶都的制陶技艺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宜兴。”陈忠庆说。眼下,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训练,力争实现心中的梦。
(来源:宜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