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淮安通江达海向未来丨新华网

2022年08月05日 15:47:42 | 来源:新华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新华网南京8月5日电(张本甫)提到淮安港口十年的变化,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惊讶”,“十年前,淮安市港口总吞吐量仅3000多万吨,如今,淮安市港口吞吐量已位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省内河港口中排名第一,内河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内河航运的亮点。”

淮安新港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水面,淮安内河两岸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淮安新港内,数艘千吨级船舶停在岸边等待卸货;淮安港黄码作业区建设加快推进,一辆辆工程车在工地来回穿梭;苏淮通用码头上,集装箱船整装待发……从名不见经传的小码头,到如今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淮安港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时代注脚,也必将成为淮安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关键支点。

  淮安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首提首推城市,位于国家“四纵四横”骨干航道网淮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江苏省干线航道网主干航道的重要交汇点,水运条件和区位优势显著。

  近年来,淮安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围绕打造“淮安内河航运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内河航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形成“一核心、两中转、三配套”的互联航线布局,支撑淮安打造以新港作业区为核心,沿淮河、沿运河为腹地的长三角北翼内河集装箱运输枢纽,进一步巩固了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沿线乃至全国重要内河港及苏北中心枢纽港地位。

  “淮安港口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离不开淮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潘伟明介绍,截至2021年,淮安市境内通航总里程达1483公里,等级以上航道里程527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231公里、位居全省内河第三。依托优越的水运资源,淮安先后开辟内外贸集装箱航线18条,运输量长期位居全省内河第一,仅2022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15万标箱,同比增长38%,其中4月淮安首次单月突破4万标箱、完成40420.20标箱,实现逆势增长。

淮钢码头

  如今,水路已成为淮安企业运输大宗散货的首选方式。

  “没有港口,就没有淮钢的今天!”谈及十多年来港口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储运处处长周兵感受颇深,淮钢的原辅料绝大多数都是由码头提供,成品有65%—70%从码头发出,“目前,仅水运成本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超千万元,为淮钢经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企业降本增效的背后,还有多式联运新格局的赋能。近年来,淮安积极整合铁路、水路、公路等物流资源,以内河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为抓手,积极推动淮安新港“公转水”“散改集”运输结构调整以及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建设。2020年,淮安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全省第一批4个示范项目之一。“黄金水道”的发展新蓝图正逐步展开。

淮安清江浦黄码港

  在黄码港益海嘉里专用泊位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大型机械声音轰鸣……每天,这片土地都上演着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

  “‘港’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发展的支撑。没有港口,益海嘉里不会来,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更不会来。”淮安市港城产业投资公司法人吴懿介绍,在“龙头”的带领下,益海嘉里上游合作企业江苏省粮食集团等已签约落户,中储粮等已达成合作意向,可实现粮食仓储仓容106万吨;下游合作企业上好佳、盼盼、佳格等知名食品企业正在积极对接中;物流仓储配套服务企业中,省运河航运公司边建设边运营,淮安智慧物流港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以产兴港、港产融合”,临港经济正为淮安建设枢纽新城蓄势赋能。

  “港口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环保、节约、安全、大运量、低成本的运输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地方沿河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未来,我们要跳出港口看港口,把港口经济作为一个新增长点,打造成淮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潘伟明说。

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在接受采访

  十年来,港口在变,航道在变,船只在变,只有淮安人通江达海的梦想从未改变,步伐从未停止。“十四五”期间,淮安港将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重点突出省干线航道沿线规模化作业区千吨级码头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规模和枢纽能力,强化中转运输功能,积极支撑淮安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力争到2025年,港口吞吐量达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内河航运新中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