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意盎然,一群群麋鹿有的在悠闲觅食,有的在水中纳凉,呈现一幅和谐的绿色生态画卷。申遗成功后,这里采取更科学、更严格的国际标准来实施管理,生物圈逐年扩大,生物量持续上升,生态系统日趋完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独特生态资源,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城市的鲜明标识,持续放大世遗效应,统筹抓好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绿色转型,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典范,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7月20日至21日,在国内第一块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720”设立两年之际,第二届“条子泥720”论坛群贤毕至,来自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生态保护组织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汇聚一堂,开展“头脑风暴”,共同擘画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本”升级版。
“720”高地以生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适度干预为辅,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勺嘴鹬等小型鸻鹬类栖息地的营造、裸滩湿地的恢复、岛屿的建设、黑嘴鸥繁殖地的营造等措施。这些年,条子泥的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目前已达410种。
设在东台沿海经济区的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在加强条子泥区域候鸟种群数量的监测,并尝试解码底栖生物“食谱”与水鸟“族谱”的关系。该中心青年研究员贾亦飞说,“‘条子泥720’得到全世界很多关注,我们会继续加强监测,做更细致的研究工作,为勺嘴鹬、小青脚鹬等提供更好的环境,让它们的种群得到恢复。”
582公里海岸线、683万亩沿海滩涂、4550多平方公里黄海湿地,栖息着近1200种动物,尽显生物多样性的神奇魅力。6月8日,国际湿地公约官网发布第二届国际湿地城市名单,全球25个城市获此殊荣,中国共有7个城市上榜,盐城名列其中。国际湿地城市代表着一个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继世界自然遗产之后,盐城再添耀眼的世界级名片。
进入后申遗时代,盐城以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促进全球滨海城市加强沟通交流,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最优路径。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目前世界上生态保护修复的前沿理念。“条子泥720”是盐城积极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一个生动注解。近年来,盐城市积极开展退渔还湿、建设小微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生态与经济融合互动,已然成为加强国际经贸往来的有效路径。依托世界自然遗产,盐城深度参与国际生态治理对话与合作,更大力度参与推进二期申遗工作,倡导并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推动黄(渤)海滨海湿地国际研讨会升格为国际论坛,建立国际生态领域话语权,以扩大“生态朋友圈”广泛凝聚保护湿地的全球共识。
作为全国首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盐城国能H5海上风电项目创造了全球首个创新采用储能应急电源等多个海上风电场施工纪录。自2021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共发电3.66亿度。
推动能源结构向深度脱碳转型,是关乎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盐城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聚力打造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地标产业链,科学开发“风光”资源,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条基本建成,加快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已成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在迈向碳中和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盐城实施“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大力招引新能源风电光伏领域龙头领军企业,拉长新兴产业链条,把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火热盛夏,位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合光能10GW光伏组件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铆足干劲加紧施工,土建工程基础部分已完成95%。天合光能10GW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25亿元,今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开票销售达200亿元,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东部光谷”提供强大动力。
经过10余年辛勤耕耘,盐城已拥有140多家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打造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形成东台、大丰、射阳、阜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大新能源重点板块,基本覆盖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科创研发、配套运维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盐城“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蓝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目标,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绿色能源之城和国家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
(来源: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