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淮安盱眙的陡山村位于天泉湖畔、毗邻铁山寺森林公园,过去,这里的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望不到金山银山,近年来,这里以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内涵,从一个无人问津的破旧山村,蝶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田园。
当记者乘车前往淮安盱眙陡山村的时候,在风景廊道两旁,看到了千亩毛竹林。在这里,能明显感受到,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吹吹山野的风,踏踏乡间的泥土,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景欣欣向荣。
鳞次栉比的小洋房、阡陌交通的青石路、还有生意盎然的竹林和果园,行走在陡山,仿佛走进一片世外桃源。
然而多年之前,这里还是个毫不起眼的经济薄弱村,如何问荒山要效益?十年来,陡山村"两委"转变思路,在村里大力推广以桃子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对有意向的村民帮助土地流转。如今在陡山,采摘园的种植规模超过3000亩。
淮安盱眙陡山村百草园特色产业园老板王克勤告诉记者:“十年前和现在是不能比了,十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没有人种粮食,也没有人种果实,我们把这边打造成这个就是生态园,带动近百名农民的就业,经济效益每亩应该产值在8000元左右,效益很好。”
淮安盱眙陡山村百草园特色产业园果农说:“桃子因为质量好嘛,所以说卖得也挺好的,离家又近,环境也好,我们这边条件都好了,不需要出去打工就能赚到钱。”
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近年来,为了降低疫情影响,陡山村还举办"天泉湖黄桃节",对陡山的黄桃、碧根果、葛根粉等20余种"陡山"牌农副产品集中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农产品网上销售直播间,为乡亲们带货。
淮安盱眙陡山村直播带货团队负责人姜传军介绍:“各大平台在直播,产品很多,一共30多种,每天大概能卖到五六百单,五六百单就两三千斤。”
十年来,陡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委投入2000余万元集中打造"桃李天泉"新型社区,为100多户农村居民盖新房、搬新家,此外,村里还请来了专家和乡村规划师,在保留村落原生态的同时,打造休闲旅游景观,扮靓乡村焕"新颜"。
沿着青砖小道漫步,记者看到白墙灰瓦、错落有致,还有很多景观是用改造前村里的老物件搭建起来的,让村民们留住乡愁记忆。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陡山村规划师许珊珊是一位90后,她告诉记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希望把陡山村的这些资源能够组合起来,打造一套‘组合拳’,通过一些细节景观的优化展示,还有我们整体的乡村风貌的改善,再把游客留下来。”
环境美了、人气也足了,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加,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和民宿。华志远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人残疾、家庭困难。村党委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忙,如今他开起了"紫藤小院"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紫藤小院"农家乐老板华志远说:“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的话,也就能赚个大几万块钱,现在自己在家里、开这个饭店嘛,年收入估计应该在13万到20万左右。”
来这里吃饭的游客自豪地说:“你看这一桌的菜,你看这一桌人,都体现了我们在新时代里,农村人的天堂般的生活。”
急群众所急、想村民所想,在陡山,村民们有事儿都好商量。村党委策划了"星空议事会",和村民们一起共商身边事、畅谈乡里情。升级党群服务中心,乡亲们平时办事一表申请、一窗办结,办完事还可以在这里看书、健身。
为了让更多人传承红色基因,陡山村还开发"淮安新四军后勤基地旧址"项目,打造集党性教育、军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村里还会定期播放乡亲们爱看的红色电影。
淮安盱眙陡山村村民说:“口袋富了,脑袋肯定也要富了。人的精神面貌也提高了,生活上面也提高了,衣食住行都提高了。”“十年这个变化那是太明显了,十年前,你看这个环境吧,脏差乱,到处都是垃圾,就是现在,这个地方还能找到丢弃的塑料袋?所以现在人的素质也不一样了。”
十年间,陡山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山间乡村,成为年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的网红村。从一个亩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传统农业村,演变成亩均收入超1.5万元特色产业村,带动了8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不足10万元增长到142万元。
淮安盱眙陡山村党总支书记史春峰告诉记者,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充分利用陡山的自然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把陡山建设成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盱眙融媒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