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蚌蜒河之恋--回忆支教的日子

2022年08月10日 09:37:3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文作者:周晓华,兴化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近30年,现专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和研究,担任兴化市综合实践课程初中组组长。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周晓华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履职尽责,献言献策。


  生活中总有些事值得回味,下乡支教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心中总觉得充实而又快乐。每天规律地早起晚归,三百六十五个日月轮转,如今回想起来似乎也是一晃而过。蚌蜒河潺潺的、清纯的流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兴化的“母亲河”

  我支教的学校位于蚌蜒河畔的荻垛初中,清晨五点半起床,乘坐城乡公交往返于热闹的县城和偏僻的乡村,对于平时上下班只要十几分钟的我来说,这约莫一个小时的车程可称为悠长。一开始,这段漫长又颠簸的路程令我昏昏欲睡,总是倦怠地在车上闭目休憩,渐渐地,我开始注意到窗外的风景,那有一条洇洇流淌的蚌蜒河,这条颇具传奇色彩的河,堪称兴化的“母亲河”。

  长江黄河是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那么蚌蜒河应当是母亲身上无数筋络中至关重要的一脉,她用甘甜清冽的河水滋养了鱼米之乡的优秀儿女。在这三百多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里,它默默无语地陪伴着我上班和回家的路,早晨看着阳光印照在水面,银光闪闪,傍晚看夕阳投影河中,波光粼粼。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河边晚钓之翁,在我支教的日子里,我渐渐地爱上了这条蜿蜒的“母亲河”。

  课前总动员

  记得那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清晨,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支教的学校,第一眼感觉这是一座袖珍却有充满活力的校园,正是红消翠减的季节,不大的操场上长满了生机勃勃的花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这句诗。幽静的校园显得有些寂寥,偶见几位师生搬着刚领来新书走过……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和新奇的。很快,班主任老师带我走进了教室,顿时二十多个小脑袋齐刷刷地抬头望着我,眼中带着探究与好奇。他们一定在想:这个城里来的老师,也并不比乡里的老师洋气,圆圆的脸上架一副眼镜,满面尘土,稍带一点疲惫,却看起来很是和蔼。在班主任简短的介绍之后,孩子们的眼中也有了笑意,看着这一双双清澈灵动的眼睛,我倍受鼓舞地开始了课前总动员。

  说实在的,我的普通话水平也很一般,带一点陶庄方言,但在座的同学却认真地听我讲课,从不故意调皮。后来,我才知道,正是我这陶庄话口音的普通话,让这些说荻垛话的孩子们觉得在听乡音,自然对我更加亲近。我的老家陶庄也位于蚌蜒河畔,我土生土长于此,和荻垛初中的孩子们一样,都是母亲河哺育的两岸儿女。

  收获了真情与感动

  虽然故乡和荻垛相隔不远,但此次支教是我第一次来到荻垛初中。在这里认识了许多新的同事,新的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工作、生活、学习,从开始的惴惴到后来的熟悉,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的真情与感动。

  知识渊博的“从教授”,清瘦的他撑一副眼镜,精神奕奕,不仅教地理、历史,还是一位很出色的英语老师。身兼数门而游刃有余,他的博闻强识的确名副其实!而且他还是一个细心温和的谦谦君子。我的开学第一节英语课被安排在上午第四节,也是学生们等着下课吃饭的一节课,临近下课时,孩子们都在倒计时,想着今天中午学校食堂伙食会怎么样?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瞬间一窝蜂地朝食堂奔去。而我初来乍到,尚不知今天午饭会在哪里解决,于是我先收拾好课本往办公室走去,这时候身后匆匆地走来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模样的人,他笑眯眯地从拎包里拿出一只饭钵和一双筷子,轻声轻语的说道:“刚来的吧,这是碗筷,我带你一起去食堂吃饭。”在他的带领下,我顺利地吃上了支教学校的第一顿中饭,真是香甜可口。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从教授”,以前支教的老师也提起过他的好客和热情,第一天来到新地方就遇见如此热心和善的同事,真是既感动又荣幸。

  刘校长是学校里资深的老教师,兼管学校常务教学工作。学校食堂每个星期三都会添一道冬瓜排骨汤,作为师生们的营养加餐。第一个星期三,新来的我并不知道有如此的礼遇,一个人在食堂大厅里找了个相对偏僻的位置,细嚼慢咽,这时刘校长笑着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汤,和我相对而坐,一边不停地往我碗里夹排骨,一边和我聊天,谈教学、谈生源、谈农村教学的困境……言语中不时地流露出对支教老师工作生活条件不佳的愧疚,朴实而真诚的话语使两个蚌蜒河的儿子拉近了距离,更激发了我对于乡村教育的热情和对家乡的热爱。外面虽然秋风萧瑟,但刘校长的话语却使我内心温暖,身上更感觉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也是我立志为蚌蜒河的儿女奉献自己的又一次情感的升华。

  默默流淌的蚌蜒河

  和孩子们一起是愉快的,能和同饮一河水的家乡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生活,授予他们知识,看到他们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课堂上我教学生们说英语、写英语、听英语,课余闲暇,用方言和他们交流谈心,渐渐地我了解了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没花多长时间,我便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知心朋友。

  刘同学是班里的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比较内向,我在和他沟通的时候更加用心,得知他喜欢养狗,我便邀请他去县城里玩,留他在我家吃饭,又带他去亲戚家看可爱的小狗。那天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的笑容,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我也笑了。每个孩子情况不同,性格各异,我都耐心的和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看到他们更加活泼开朗,我从心底涌出源源不断的欣慰和快乐。

  后来,学生们不知如何得知了我的生日。到了那天,我发现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块很大的生日蛋糕,上面写着一大串学生们的名字,心中又惊讶又感动,正是蚌蜒河子孙清纯真挚的本性,让学生们把我这个支教老师当成了一家人。

  每当我透过车窗抬头远望,都会想起诗人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句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我对蚌蜒河也想说同样的话。

  蚌蜒河见证了我从儿时至今的成长历程,她哺育了我,我又回到了她身边,教育着更年青一代的河畔儿女。她默默地流淌着,无声的拉近了我和荻中师生的距离,也让我对她的感情更深更沉了。


layer
快乐分享